近几年,通过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北川羌族自治县陈家坝镇紧抓机遇,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产业,在合作社和养殖大户的带领下,打造肉牛养殖示范基地,努力形成了“县有龙头企业、镇有主导产业、村有特色产业、户有增收主业”的长效扶贫增收机制,巩固提升脱贫攻坚质效。
“哞哞哞……”,在陈家坝镇大竹村肉牛养殖场,一头头肉牛正陆续地被装上车, 在称重后,运往省外销售。
陈家坝镇卓悦瑞达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母广元兴致勃勃的说:“今天是贵州的老板到我们牛场来买牛,一共卖了17头牛,每头牛大约是一万五左右,马上装车发往贵州那边去。”
2018年,通过浙江柯城–北川东西部扶贫协作,陈家坝镇通宝村母广元建起了养殖场,发展到现在,已有300多头肉牛,价值400多万元。
“肉牛养殖一般是在一年左右就可以出栏,出栏过后,一头牛除去成本4000多元,一头牛平均要赚5000多块钱,经济效益非常可观。”母广元说道。
同时,当地通过贫困户和村集体保底分红的运营模式,建立养殖场与老百姓紧密结合的利益联结机制,变“输血”为“造血”,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母广元告诉记者:“养殖场建起后,带动了周边20多户老百姓在里面务工,一年经济收入做的时间长的2万多块钱,在牛场里长期务工的,一年夫妻要挣6万多块钱。”
吴家芳是黎山村人,今年58岁,平时在养殖场她的工作就是扫水、铲料、喂牛,就近务工,不仅挣了钱补贴家用,还能照顾家里。
“二千五一个月,包吃包住,离家近又不累,还是可以。”吴家芳说道。近年来,陈家坝镇围绕“吃生态饭、做牛文章、念文旅经”的发展思路,通过东西部扶贫协作,牵住肉牛养殖产业这个“牛鼻子”,延伸了产业链条,拓展了持续增收渠道,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陈家坝镇副镇长杨晓艳介绍道:“2018年,我们通过争取东西部扶贫协作肉牛养殖项目,全镇新建了11个肉牛养殖场,现有存栏2000多头。通过这个项目建设,我们每年肉牛出栏可以增加300多头,产值增加700多万,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可以带动周边老百姓就业,增加他们的收入。”
以肉牛养殖为基础,陈家坝镇还创新提出“水果+”高山立体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把水果种植与畜禽养殖,中药材、蔬菜、牧草种植有机结合,将北川山地资源利用最大化,还把油菜秆、玉米等秸秆通过养殖场回收进行饲料化利用,既保护了环境,又给群众增加了收入。
针对下一步规划,杨晓艳表示:“将坚持以东西部扶贫协作为纽带,不断深化各领域合作,进一步推动畜禽食品加工、有机肥生产等配套产业发展,将养殖园区的粪污进行综合利用,实施种养循环模式,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岳斌 赵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