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社会

从飞来的水鸟看闽江流域生态保护修复答卷

2023-04-23 09:45:19 来源:  作者:
摘要: 这是摄影师郑航在福建闽江口拍到的黑脸琵鹭。2019年11月14日的水鸟调查记录显示,在闽江河口湿地观察到的黑脸琵鹭最高记录数量145只,是近7年最高。黑脸琵鹭与中华凤头燕鸥和

 

这是摄影师郑航在福建闽江口拍到的黑脸琵鹭。

2019年11月14日的水鸟调查记录显示,在闽江河口湿地观察到的黑脸琵鹭最高记录数量145只,是近7年最高。

黑脸琵鹭与中华凤头燕鸥和勺嘴鹬被称为“闽江三宝”,是在闽江河口湿地就能够看到的三种世界级珍稀鸟类。

闽江河口湿地因其优越的自然环境、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在拥有众多稀有物种的同时,也吸引了不少珍稀鸟类前往栖息繁衍。郑航 摄影

福建的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河口浅滩为主,由鳝鱼滩和周边潮间带、河口水域组成,是闽江流域多年沉积形成的大片潮间沙滩和泥滩,是亚热带地区典型的河口湿地、福建省最优良的河口三角洲湿地、最具典型性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之一。

过去,这里也曾面临外来物种入侵、海漂垃圾、养殖及生活等污水带来的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等问题。

面对一系列的生态挑战,福建省提出闽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后简称“工程”),用系统性的方案解决复杂问题,保护脆弱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众多濒危动物物种以及丰富的水鸟资源。据了解,这项工程也是我国现有山水工程中唯一一个兼备陆地与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的工程。这也足见其设计、实施难度。

工程秉承“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精确识别闽江河口湿地保护区存在的生态问题,聚焦生态系统受损严重且保护修复治理迫切的区域精准施策,解决闽江河口湿地存在的互花米草入侵、水鸟栖息地减少和海漂垃圾等问题,保护珍稀濒危水鸟栖息地安全和生物多样性稳定。

整体规划四层保障体系

构建陆海统筹的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四层保障体系的总体空间布局,即生态保护、生态治理、水系修复、人居环境整治的综合治理体系,形成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山海”模式。

工程将159平方公里区域内的闽江河口湿地、陈塘港流域、二刘溪流域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规划,进行“陆地海洋、岸上岸下、流域上下”的协调治理,并通过多项生态保护措施综合修复。

工作中,还在“本土+省际+跨国”不同层面探索生态保护修复“科技特派员”模式。

在本土科技支撑方面,与福建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等合作,研究互花米草生长与防控技术;在省际建研融合方面,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开展了“闽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监测技术体系研究”;在跨地区科技交流方面,与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开展了为期5年的闽江河口湿地保育合作,设计适用于闽江河口湿地的生态保护修复科普教育项目。

此外,该工程还通过开展生态保护志愿者行动、扩大湿地保护宣传推广、开展湿地教研活动等方式,尝试构建全民参与的工作体制机制,扩大工程影响力、提升保护效力。

治理成效对比图

经过数年的治理,东方白鹳、白琵鹭、黑脸琵鹭、凤头麦鸡、红颈半蹼鹬、半蹼鹬等罕见水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闽江河口湿地。2019年11月14日水鸟调查记录显示,克凤、厚东区域水鸟数量达到5442只次,是上年同期的3.5倍,也是近年来的最高记录。

水鸟不会说话,但它们出现的身影说明了这里逐渐提高的自然生态环境质量。

区内以自然生态环境为核心的湿地特色旅游品牌正逐渐形成,蓬勃发展的旅游经济,为周边群众提供了不少的就业机会,增加收入的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

闽江河口湿地

工程带来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逐步提升,正形成一个高质量发展的上升螺旋。闽江河口湿地交出了优异的成绩单,也为沿海地区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提供了科学实践模板。

(中国网记者 戴凡 杨佳 报道)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