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新闻资讯

加快农业产业现代化体系建设

2024-09-14 20:00:52 来源: 中国网 作者: 严丹
摘要: 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实现全面现代化的现实基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抓好农业产业现代化这一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中之重。农业产业现代化体系的建成,是促进乡村全面

 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实现全面现代化的现实基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抓好农业产业现代化这一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中之重。农业产业现代化体系的建成,是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农村农民共同富裕政策导向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发展中,涉及农产品加工、电商销售、文旅产业、乡村振兴农业特色产业等方面有了一定基础,但是农村产业依旧存在落后腐化、弱势及各类短板等问题。这就需要从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的系统论角度出发,系统整合化推动农产业链条的创新发展,开发多功能、多元价值的农村农业特色发展,推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共促发展,形成农林畜牧渔产业的产业价值转化、上下游销售共赢的一体化全产业商圈,逐步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另外,可结合农企契约、股份合作、盈利分红等资源共享的多元模式,依托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实现“村庄强”和“农民富”的双重目标。加快建设农业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增强农民意识凝聚力,推动新型集体经济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三农”工作,逐步深化农村集体经济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和城乡协调发展,推动农民合法性收入增收。农民作为农村共同富裕的主体,需要依托现代科技为支撑,挖掘农业增收机制,完善农业产业链条,激活农民主体能动性与凝聚力,积极建设多元化、数字化、一体化、技术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产业体系。

    其一,科学树立主体参与意识,形成利益共享的经济合力。分散化的小农户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主力军,需要提升农民主体意识,使其快速步入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以科技傍身加入农业产业生产链中,获得相对公平的利润分配,为农业产业体系的建成奠定人力基础。在农业产业链中,核心的价值链是创造财富的关键环节,农户通过个体劳动聚合各类生产要素,劳动加工创造出有价值的农产品,推动农业产业的递进发展。因此,提升农民的核心竞争力,培育农业科技创新主体,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前提。稳住农民的核心竞争力,必须通过加大对农民技术投入的附加值,这就要运用现代发展理念、物质条件、科技条件、管理模式、以及现代产业体系、培养新型农民发展模式,凝聚农民力量,促进现代化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其二,在针对农业科技提升方面,亟需加大农业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力度,为稳定农业、增强农业插上技术翅膀并赋予新动能,以期更好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产品高质量产出,获得农产品价值提升,以此达到高效增收的目的。例如,在农村产业链的“起点”、“中介”、“终点”等环节,要运用先进的科技,打破传统的生产模式和经营模式,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从产业链上下游、从上游到下游的全方位创新和提升,推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推动农村经济向着现代、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

    二是坚持可持续优先发展,理顺价值取向冲突。除关注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方式的变革之外,还需关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由于中国农村人均资源不足,底子薄,差异大等原因,农村农业问题仍然较为薄弱,农业现代化已然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具体而言,一方面,将“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的战略思维,纳入农村农业发展战略布局,并从长远与全局的角度统摄农村农业发展。另一方面,农业农村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立,应朝着多功能、开放式、立体化方向综合发展,摒弃传统单一的、平面的、狭窄的小农业模式,从可持续发展视角统一部署、合力规划,以满足人们美好生活为出发点,坚持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理顺价值取向冲突,为保障提高农业生产的水平和效益提供支持。

    三是构建产学研协同的创新机制,加快建成农业产业现代化体系。通过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持续发力,不断为建成农业产业现代化体系注入新活力,成为农村农民共同富裕的题中之义。这就需要,一方面,构建产学研协同的创新机制。应建立政府部门牵头、农业部门为主、高校及研究院参与、社会力量支持、农村农民积极投入的协同创新机制,建设一批农业创新基地及重大科学技术平台,突破农业关键核心和“卡脖子”技术。同时,创立一整套创新成果转化的精准政策,倡导更多企业牵头开发农产品共创项目,拉动所有力量的整合效能,真正实现产学研互动,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另一方面,培育农业产业现代化体系所需的人才队伍。科技人才、技术人才、管理型人才的培育,关系着农业产业现代化体系能否顺利建成的关键。具备新时代特色的“新农人”出现,将会带动现代技术和手段在农业产业体系中发挥作用,改变农业在生产、运销等方面的要素构成,改变农业产业陈旧的运行模式,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步伐。因此,可以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农业科技示范村,开展示范基地的师范推广和人员技术培训,迎合农业产业现代化的人才发展需求。

    四是加快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升级,保障农业产业现代化体系的建成。面对我国农业发展的新机遇与新挑战,需要加快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升级,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推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的实现。农业科技化服务体系是系统化、专业化、组织化的专业知识技能化体系,既包括政府主导的农业科技与信息服务,也包括市场化农业科技社会机构和组织,以及公益性科技服务部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升级,意味着社会化服务的内在升级,即通过形成新的服务部门,提供更为专业、专门化的服务,产生规模化收益。

    五是立足地域特点及农业差异化发展,全面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体系建设。各级政府应根据乡村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历史文化情况,突出重点、分类施策,打造一地一品,培育农产品品牌,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实施乡村产业融合引领工程。具体而言,第一要通过政府引导和支持,创建各类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一批特色产业,特色产品,特色品牌,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发展。第二要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注重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生态修复的协调统一,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有机融合,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农民收入。第三要通过农村改革和创业创新,推动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充分发挥各地农业农村发展的比较优势,运行高效的多元化产业形态和多功能产业体系,促进农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
 
(作者:严丹,哲学博士,西安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西安外国语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2.jpg
中国网 :http://dicn.china.com.cn/web/qtzx/detail2_2024_09/13/4453023.html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