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市政全媒体讯(特邀记者 张根劳)2020年5月19日上午,“探寻历史踪迹,传承优秀文化”活动小组一行6人,从咸阳出发乘车向秦汉新城双照办的白良村驶去。我与律师梁宏选从人民西路国棉二厂北门出发向西,到达秦都1号路向北,看到白良村的石碑后,立即右拐向东,行进大约250米,看到南边的白庙村小学的大门后,王家大院就在学校对面的西边20米处。
下车后向北望去,三个高度一样的清代建筑浮现在眼前,最西边的建筑有6间宽,原来的土墙依稀可见,中间的建筑也是6间宽,外墙用砖重彻。东边的只有三间宽,建于1966年,是仿古复制的。看到这个景象,我想起在1964年,我在花店街上小学时,学习组织我们步行来这里参观地主庄园展览馆,我记得北边有5院,都是三进(三个四合院)院落,那时主要参观地主是怎样欺压穷人的。回家后问父亲,父亲告诉我说:“王家很有钱,在咸阳、兴平、西安都有商号,还在西安有医院,对穷人很好,周陵中学就是人家出资建的。如果真是那样,解放后就被枪毙了。”
王藩城的孙子王崇信(68岁)接待了我们,他说“白良村1949年前在咸阳很有名,因为王家建立了周陵中学,经常帮助穷人的孩子上学,灾荒时期发舎饭,在村子里开有油坊、杂货铺,并建有一佛堂,在外地有商号,1950年,西安解放后,新建的西安人民面粉厂的所有的机器就是王家从美国购回,还没来得安装和建厂,全国就解放了”。
正交谈中,魏老根等四人也到了,魏老根说,“上世纪六十年代,白良村在全国很有名,咸阳市曾在王家庄园建有阶级教育展览馆。我父亲魏如斌(抗日战争期间参加过中条山守卫战)任馆长,给西北局第一书记刘澜涛等国家领导人做过讲解,展览吸引力了全国各地的人参观。王家在村子中间居住,占地面积广,有六个院子,每院6间宽,建筑非常精细,布局十分讲究。展览馆用了北边的5个院子”。
王崇信的儿子打开了中间院子的大门,推开大门进入,入眼的的的四合院,中间为天井,东西各有两个小厢房放祭祀用品或者有重大活动的礼房。南边是主人与家人的卧室,门窗的木材雕花别具一格,现在很难见到了。北边堂房现存14个石墩台基放木圆柱子,上部采用歇山式结构(担子)与和周围的圈梁用凖卯链接起来,形成整体的组合优势。北边是堂屋,堂屋正中最里常设神龛和祖先神位。墙壁上常挂中堂画,中堂两侧有 对联。所以堂屋也是举行家庭祭祀和重大礼仪的场所。王崇信讲,原来四周挂满了民国要员的牌匾,我们仔细观看了梁上雕花,墙花,现存的屏风,都是古色古香,青瓦屋面,十分的古朴雅致。很有保留价值。王家的院落都有三进四合院。
参观完后,我们有回到东边现在王崇信的家,墙上挂满了王藩城的介绍,王崇信老人用了10多年的时间总结了王藩城遗物,写成100多万字的书稿,希望能留给后人一种精神,保护优秀的文化传统。这里却推出了一个鲜为人知的红色教育家。
据相关资料记载:王藩城(1892~1959)原名王玠。咸阳县平陵乡(今秦都区双照镇)白良村人。1918年毕业于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院。曾赴日本考察教育,回陕后任西安一中地理教员,1928年任三原陕西省立第三师范校长期间,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的恩师,力保习仲勋等一批进步青年没有受到当局政府的伤害。
王藩城又担任过省立职校及西安师范等校校长。与北京高等师院校友联合创办西安力行中学。曾任武功、郿县、兴平、长安等县县长。抗战期间辞掉长安县长回乡,经过三年的努力,于1939年创办咸阳县第一所中学——咸阳县私立周陵初级中学(后改为县立),为首任校长。他带头捐资,还采取多方募捐、校庆义演、拆除旧庙宇等办法扩建充实学校,多方延聘博学进步的知识分子任教。在校长任内,和教育界同仁集资创办西安教育用品社(后改为开明书店西安分店)并兼任董事。在他的掩护下,周陵中学成为培养共产党员的基地,大批学生成为我党的基层领导人,解放前就有二十多名,教师是魏治军,学生有张有良、王学孟、黄崇虎等。
据资料介绍:新中国建立后,被选为西安市第一、第二届政协委员。1959去世后,习仲勋为其作悼词。
看着资料和现存的遗址,我们感到保护复兴教育的重要性,想想过去的有钱人,大部分蒋钱用来兴办教育,兴办水利,造福一方。与现在的有钱人形成强烈的反差。我们不断的烧钱建造假景点,为什么就不能利用现存的遗址,建立一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方面可以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得到真正的传承,也是对爱国注意教育家的表彰。
“探寻历史踪迹,传承优秀文化”活动小组 强烈呼吁,希望将这所遗址保护起来,不要让有历史,有文化,有格调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消失在拆迁的大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