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8日上午,来自首都师范大学的史红教授应四川艺术基金2022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献礼二十大:新时代藏族舞蹈编创人才培养》系列讲座之邀进行线上学术讲座分享,此次讲座由首都师范大学史红教授“《舞蹈生态学》研究方法对藏族舞蹈的意义”做报告,绵阳师范学院藏舞蹈学研究院扎西江措主持。本项目全体学员及相关专家、学者参与。
讲座伊始,史红教授简要介绍了舞蹈生态学的背景,资华筠老师做理论著作:《舞蹈生态学导论》(1991)《舞蹈生态学》(2012)的原因,以及着重叙述了资华筠老师的写作动机:其一,希望尽快把自己的实践体验予以系统化的科学研究,其二,渴望对舞蹈学科的方法论构筑,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目的任务:1、明确提出科目的研究范围、性质和任务;2、确定学科的方法论原则;3、建立本学科的术语系和提供可操作的方法;4、指出这门学科自身所具有的基本规律;5、提出进一步体系化的设想和方法;6、提出可供选择的具体论题。进一步探讨舞蹈与人类生存关系的主题与选取生态学的方法。
其次,史红教授详细介绍了舞蹈生态学的研究范围,对舞蹈舞蹈生态学进行定义:舞蹈生态学是一门研究自然和社会环境与舞蹈关系的科学。它把舞蹈作为核心物置于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系统中进行宏观的、多维的综合考察,确定自然的或社会的诸多因素中哪些影响和制约了舞蹈,以及它们以何种方式、何种程度的影响和制约着舞蹈的发生、发展及其表现形式,以期通过这样的探讨,对纷繁复杂的舞蹈现象进行解释,揭示舞蹈的自身规律。
再次,史红教授详细说明了舞蹈生态学研究对象,有着舞蹈是以人的形体动作作为媒质的,以表现人类浓缩而升华了的感情为追求目标的社会艺术活动。舞蹈的动作来源于生活,又经过加工、提炼、选择与组织而具有超常性——节奏型、韵律感。每一种舞蹈,都具有经过长期积淀、传衍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语言(动作)体系,体现出鲜明的文化特异性。舞蹈凭借其“语言体系”,达到表意抒情的目的,实现生命价值。舞蹈所具有的本体特征:具有超常性—韵律感、节奏型,超出了生活动作的“常”态、“常”量。舞蹈注重情感的表达,以美、以情取胜;舞蹈注重情绪的抒发和审美特质的表现。舞蹈种类:自然舞蹈、创作舞蹈。“舞种”:
史红教授对舞蹈形态进行分析,舞蹈切分单位,分别讲授舞动、定值、定型分析因子项等,并提出了舞蹈形态分析的四个原则: 1.辩证认识舞蹈动感与视觉,人体机理与直观印象以及技术实现与艺术感受之间的差异性,寻求其相对统一的客观标准。2.对于人体运动的观察与测试,要有可操作性。3.舞蹈特征提取的材料来源,可分为形象资料和符号性资料两大类。对于前者,应注意繁简适度的因子分解;对于后者应注意适度的综合提炼。4.舞蹈形态特征提取的任务是旨在确认舞蹈形态特征的中观分析。
接着,详细讲述舞蹈生态学研究基元,第一,对舞蹈身体予以因子分解与科学解剖,分别从头颈、上肢(手、小臂、大臂)、下肢(脚、小腿、大腿)、躯干进行剖析;第二,对舞蹈身体运动予以定量赋值分析;第三,对舞蹈身体运动予以复杂性的思考研究;第四,对舞蹈身体的语言予以提炼。
之后,基于舞蹈生态学的理论及方法进行藏族舞蹈的研究,第一,研究藏族舞蹈生态环境因素对舞蹈的起源、功能与身体形态发生的影响。第二,研究藏族舞蹈的形态与生态关系。第三,研究伴同物对藏族舞蹈的作用。第四,研究生态环境对藏族舞蹈身体的作用模式、类型。第五,研究生态环境导致的藏族舞蹈的特异性,包括着(其一,对照性。特异性通过以异族舞蹈为参照系见出。其二,普同性。在同环境有共同性,有民族特异性。其三,稳定性。特异性形成后变化相对缓慢,多是量变。其四,传衍性。特异性会积淀并延续。其五,变异性。特异性会变化,新环境新面貌。其六,调适性。藏族舞蹈对环境会积极适应,协调生态环境的平衡。)
最后,史红教授着重探讨了舞蹈生态学对藏族舞蹈价值与意义,理论价值有着:1、藏舞蹈生态学建立了本体论,有本体意识 研究本体特点。 2、舞蹈生态学建立了方法论,有自己一套方法、手段。3、舞蹈生态学建立了术语体系,有自己的舞蹈概念、符号、表述系统。启迪意义包括第一,要重视研究方法。第二,要重视思维范式。第三,要重视量化研究。建立藏族舞蹈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这三个方面。
在讲座结尾的互动环节中,学员们踊跃向史红教授提出问题包括:如何将舞蹈生态学的形、功、源、域更好的融入到论文的梳理之中呢?时代当下用舞蹈生态学方法复现古代舞蹈,但其风格性更多体现在外在的因子项上(音乐、服饰、歌词),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呢?等问题,史红教授耐心细致地解答了学员的问题并提出了史红教授个人的思考与理解,史红教授的精彩讲解收到了学员们的一致好评,至此,本次讲座在学员们的致谢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