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四川省平武县古城镇阳南村脱贫奔康暨乡村振兴表彰大会上,贫困户王张(化名)因年度养殖产业收入超过10万元获得了全村“脱贫达人”荣誉表彰。王张表示,“是脱贫攻坚帮助了我,是养殖产业改变了我的家”。
2013年,王张在一次意外事故中手部受伤致残,无法承担肢体劳动,所有的家庭压力和经济开支都压在了妻子一个人肩上。2014年,村两委考虑他家的具体情况,通过民主评议,将他纳入贫困户范围。2015年平武县自然资源局驻村工作队进驻阳南村,帮扶干部舒露与其建立结对帮扶关系,王张主动接受脱贫帮扶。
精准帮扶,制定产业规划
舒露通过对王张家庭情况的综合分析,并结合贫困村集体产业发展思路,帮助他制定了肉牛、生猪养殖产业脱贫计划。但市场上一头牛犊售价近5000元、一头仔猪也要2000多元,按照两头牛、一头猪的产业规划,预计投资需要12000元。舒露立即向驻村工作队汇报,帮助申请借款村级产业发展基金。通过他们的帮忙,王张顺利地开启了养殖脱贫模式。
拜师学艺,掌握养殖技能
搞产业促脱贫,没有专业技术可不行,只有小学文化的王张,看书很困难,于是帮扶干部就将农家书屋的养殖书籍借出来给他一篇一篇的读,按照注释一项一项的讲解,并邀请农技员“上门服务”,手把手现场教学;他自己也隔三差五的就到村集体养殖合作社向养殖师傅请教问题;村里举办养殖产业讲座,他听的比任何人都认真,问的也总是比别人多。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下来两头肉牛顺利出栏卖了,小猪仔长大配种转为能繁母猪。王张实现了脱贫梦想,同时也从家庭养殖门外汉变成了村内有名的土专家。
脱贫奋进,带头奔康致富
“现在党的政策这么好,脱贫只是我的第一个目标,我还要向着小康努力”王张表示,通过第一年养殖经验和帮扶干部的悉心关照,他看到了党的好干部,享受到了党的好政策,也找准了发家致富的好门路。2016年通过还本续借,再次申请到了村级产业扶持基金一万元,又利用赚到的一万多元,购买了四头肉牛和两头仔猪。到了年底,肉牛、生猪相继出栏,头一年饲养的能繁母猪生产下小猪仔也顺利出栏,全年利润达到23000元。就这样滚雪球式的发展,王张不仅还上了村级产业发展基金借款,家庭产业也是越做越大。2017年,他又转变养殖思路,与其投入本钱购买牛犊还不如自繁自养,既可以节约成本又可以增加收入。于是购买了2头能繁母牛,自此又开启了自繁自养的奔康新模式。一边自行繁育降低成本率,一边购买牛犊增加出栏率。经过三年来的辛勤发展,现如今王张的肉牛圈养规模达到15头(其中两头母牛),同时饲养生猪8头、跑山鸡100只,九月上旬出栏肉牛9头、生猪5头,收入达到10.8万元。
据阳南村党支部书记王国强介绍,2017年村两委会同帮扶单位研究制定了以种养殖产业为主导的脱贫方向,并建立了“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扶贫利益链条。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产业发展资金与浙川东西部扶贫资金入股建立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引导全村21户贫困户以多种方式投资参股集体养殖,带动60%贫困户与24%非贫困户自主发展家庭养殖产业。每年底,村集体经济组织能够获得经济收入,群众能够享受集体产业分红,同时家庭养殖户也可以搭台合作社销售渠道,售卖家禽,实现了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三方抱团发展、互助互利的发展局面。近三年来,该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增长3万元,贫困户每年享受分红0.03至0.12万元不等;全村51户养殖户,年度增收0.5至6万元左右。(文/图 岳斌、谌远、王云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