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国人越来越重视并追求健康的今天,我们越来越开始主动拥抱生物和基因——尽管绝大多数人依然是一知半解,但丝毫不影响公众对其“不明觉厉”的莫名敬意和好感。或许,这正应验了某个预言:21世纪是生物世纪,而这个世纪已然到来。
我简单梳理得出,在生物(或曰生命科学)领域,有三个人注定会成为标杆性的代表人物。
那就是:
刚正不阿而又权威公信的饶毅、
乐于科普而又性格偏执的方舟子、
一鸣惊人而又饱受质疑的韩春雨。
其他人尽管成就斐然,但很难有如此鲜明而让人难忘的个性。
从韩春雨到普渡大学:当年的学术造假竟然杀了一个回马枪?
就在昨天(2022年9月26日),一个名叫《中南舆情》的网站刊登了一篇关于生命基因领域的最新进展文章。标题非常抢眼——《普渡大学团队:NgAgo有基因编辑能力!韩春雨事件核心争议技术迎最新研究进展》,后来我又循着这个标题进行深度搜索,发现这个所谓的“最新进展”其实是发生在三年前的2019年。但在三年后的今天被《中南舆情》拿出来翻炒,因为里面有着事关韩春雨的争议性影响,所以依然具有一定的杀伤力。似乎在告诉我们,当年所谓的“学术造假”好像杀了一个回马枪。
在深度了解上述结论之前,我们先要知道普渡大学的分量和当年韩春雨学术造假事件的影响。
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是美国著名高等学府,创建于1869年,是美国著名的研究型公立藤校。人类第一位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中国的两弹元勋邓稼先、梁启超之子第一代火箭控制专家梁思礼、热能工程奠基人陈学俊和王补宣都毕业于此。
而韩春雨事件则在2016年震惊全球生物界。
韩春雨,1974年生,河北石家庄人。在河北科技大学任生命科学系副教授。韩春雨曾自嘲说自己“长相虽然像卖野药的,但是具有科学家的气质”。在河北科技大学任教的10年间,他作为通讯作者只发表过两篇中文论文。
直到2016年5月2日,韩春雨在全球生物界一鸣惊人,让人刮目相看。
2016年5月2日,世界顶级学术期刊《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 34, 768–773, 2016)刊发了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所作的题为"DNA-guided genome editing using the Natronobacterium gregoryi Argonaute"的研究论文。即发明了一种新的基因编辑技术--NgAgo-gDNA。论文称,该技术有与“基因魔剪”CRISPR比肩的高效率,能对特定基因进行敲除、插入等改造,这一发现被部分媒体称为“诺奖级”发现,而通讯作者便是韩春雨。
韩春雨的新基因剪辑技术论文一经刊登,立刻引起了国内生物学界的关注,随后国内几十家主流媒体跟进报道,韩春雨被誉为寒门逆袭的“无名校身份、无名气、无职位”的三无教授。真正实现了“在三流学校取得世界一流原创成果,打破国际技术垄断”。
这样重量级的革命性学术突破,出现在中国(尤其是竟然出现在一个不知名的三流院校),让许多业内人士为之兴奋和惊喜,甚至连北大著名生命科学专家饶毅也表现出了一定的赞赏。
于是,伴随而来的便是韩春雨的“名利双收”——仅在2016年当年,韩春雨当选河北省科协副主席,被河北省委宣传部和省教育厅授予“美丽河北·最美教师”荣誉称号,被河北科技大学先后推荐为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于2017年1月落选)”和“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于2016年12月落选)”的候选人。此外,项目估算总额达2.24亿元的河北科技大学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中心获得河北省发改委的批准,预算额达1958万元的进口仪器设备采购项目也已招标完毕。
然而,在仅仅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韩春雨的就出现了巨大反转。其中最强烈的质疑就是尖锐指出韩春雨的实验结论无法进行重复验证。也就是说,这可能只是一次瞎猫撞上死耗子的纯属偶然现象,而不是一个成熟的生物实验结论。首先提出“无法重复”质疑的,正是著名生物专家颜宁。
后来,面对越来越多的质疑和质证,瞬间爆红的韩春雨显然无以应对,越来越顾此失彼,无法自圆其说。他开始闪烁其词地编谎逃避,最后不得不黯然撤稿。
2017年8月3日,《自然-生物技术》发布声明称,撤回韩春雨团队于2016年5月2日发表在该期刊的论文。
2018年8月31日晚,河北科技大学公布韩春雨团队撤稿论文的调查处理结果称,未发现韩春雨团队有主观造假情况。
但校方这个“非主观造假”的新词的诞生,又是遭遇了群嘲。科学界认为河北科技大学有故意和稀泥的包庇之嫌。
非常有趣的是,我今天专门上河北科技大学官网,在校方官网新闻中心搜索“韩春雨”,能搜索出148篇来自全国各地主流媒体报道的新闻,发表时间大都是2016年的5-6月份,也就是韩春雨当年正当红的高光时段。而对后来的争议、撤稿、处理决定等新闻都没有搜到。由此可见,校方对韩春雨还是非常肯定的,甚至是非常爱护的。或许真的可能有难言之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