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农业

翠竹架起家庭致富桥——贵州赤水市大同镇天桥村村民黄恩贵

2019-09-11 10:14:29 来源: 中国社会新闻网 作者:
摘要:贵州赤水市大同镇天桥村村民黄恩贵一家依托竹产业富了,奔小康了。 黄恩贵是天桥村9组的村民,现在他拥有竹林100余亩,年采伐竹原料100多吨,每年竹产业收入达6万多元。他和他的儿

贵州赤水市大同镇天桥村村民黄恩贵一家依托竹产业富了,奔小康了。

黄恩贵是天桥村9组的村民,现在他拥有竹林100余亩,年采伐竹原料100多吨,每年竹产业收入达6万多元。他和他的儿子都盖起了“洋房子”。手机、彩电、冰箱、洗衣机、太阳能热水器等家电样样齐全。

退耕还竹铺起致富路

天桥村是个典型的山区村,森林覆盖率77.2%,有竹林面积16000余亩(其中楠竹500亩),人均竹林面积近7亩。

过去,黄恩贵是个传统的“粮猪型”种养户,收入来源主要靠种粮和养猪,守着丰富的山地资源,他却过着紧巴巴的日子。我们这里气候暖湿,土地肥沃,十分适宜竹子的生长,但以前却没有重视,原来的60多亩山林,林内主要是杂草灌木,处于自生自灭状态,基本上没有什么经济收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农业改革开放以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后,家庭有了一些富余劳动力给别人打工,打工收入成了他的重要收入来源。

赤水市是全省林业改革的退耕还林试点县(市),大同镇政府组织全体干部宣传退耕还林政策,天桥村党支部和村委组织广大党员和群众认真开展讨论,号召全村党员和群众迈上了“退耕还竹,发展竹业,富民兴村”的发展道路,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积极响应,相信党的政策,大兴竹业。近年来退耕造竹30余亩,荒山造竹60余亩。现在,黄恩贵拥有竹林100余亩。竹材年产量可达150吨。

青青翠竹织出小康路

通过几年的发展,竹子渐渐铺满了黄恩贵的山林田土,丛丛翠竹茁壮生长,十分喜人。现在,每吨竹原料农户收入440元,黄恩贵每年能采伐竹原料150吨,收入达6万余元。

但他不满足于现状,认真算帐分析,如果将自家的竹子砍伐后,进行简单的加工,比如竹胶合板厂编织竹席,每吨竹材可编织250张,每张竹席的售价在44.4元,即每吨竹材加工成竹席出售,销售收入至少可达到950元,比直接销售竹原材收入增加2倍。而且竹席加工不受季节、场地、气候的限制,投资很少,工艺简单,劳动强度小,男女老少都可生产。经过一番算帐对比,他买了两台削篾机,在自已家里带头搞起了竹席加工,一经试验,就得到了几家胶合板厂的认可,并很快在全村推广开来。

几年间,天桥村的竹席加工得到了很快发展,成为远近有名的“竹席村”。现全村有削篾机585台,几乎户均1台,家家户户,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在编织竹席。一个青壮年人如果专六门编织,每天可编织30张以上,一个家庭妇女在操持家务、养猪养鸡之余,也可编织十余张,就连十来岁的小学生放学回家后,作业之余也能编五、六张。

每张竹席除去原料和运输成本大约1.7元,编织加工费可得2.3元。现全村每年可加工竹席100万张,竹席销售收入400万元以上,户均收入将近5000元。一些农户每年的竹席收入能够达到1.5万元以上。

杆杆翠竹描绘新农村蓝图

天桥村的人富了,黄恩贵一家也富了,但他并不满足。他说,距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很远。现在,他又开始描绘新的蓝图。他构思是:

一是竹业经济收入翻两番。通过几年的发展,采取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用他的话来说,就是种竹用种菜的方法来管理,每年做到除草、松土、施肥、防病等。从现在开始每年每亩采伐竹材1.5吨,力争每年每亩产量达2.5吨,竹材及加工产品销售总收入达到10万元左右。

二是准备发展第三产业。依托四洞沟、大同古镇等旅游景区景点,开拓旅游服务业,开办农家乐,吸引城里人到我们这里洗肺、观光、休憩,使城市人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现在,黄恩贵一家富了,在他的带领下天桥村在外打工的人少了,天桥村人在家也能挣到钱了,青青翠竹给黄恩贵及天桥村人织出一条小康之路。(文/田丰)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