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聚焦民生 > 头条

白衣执甲赴荆楚 记共产党员、大同市五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李晶

2020-03-18 19:38:41 来源:  作者:
摘要:本网讯 (贾景云 贾财刚 通讯员 臧力卿 马静波)一位逆行战士,去汶川有他,去武汉也有他!一名“80后”共产党员,胸怀救死扶伤的初心,悬壶入荆楚,白衣做战袍!他,就是大同市支

本网讯  (贾景云 贾财刚  通讯员 臧力卿 马静波)一位逆行战士,去汶川有他,去武汉也有他!

一名“80后”共产党员,胸怀救死扶伤的初心,悬壶入荆楚,白衣做战袍!
他,就是大同市支援湖北医疗队员、市第五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李晶。
面对未知的病毒,冲锋是义不容辞的选择
“疫区就是战场,让我去吧,我是一名党员,参加过汶川地震医疗队,经验比较丰富,从重症监护室到疫区,不过是换了一个战场,党指到哪里就坚决打到哪里,我相信一定会圆满完成任务!”
庚子年正月初一傍晚,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接到了市卫健委拟组建医疗队援助湖北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紧急通知,还在重症监护室忙碌的李晶得知消息后主动请缨,毅然告别家人,奔赴疫区前线。

男儿也有心底的柔软,但疫情已吹响集结的号角。当时因为家里来过武汉的亲友,为保险起见,一家人居家隔离,并和单位领导及时汇报了情况。那几天正好李晶值班不在家,出发的前一天晚上回来取行李时没有进家,在门口匆匆拿了东西后在朋友家住了一夜,第二天就出发去了湖北。“出发前的那一晚上,我几乎没怎么睡觉,前半夜是和朋友采购准备第二天出发需要的东西,纸尿裤、药品……后半夜就是辗转反侧,想着临走也没见到家人一面,多多少少心里不是滋味。”李晶回忆道。

李晶的妻子吴岩是市一医院麻醉科的医生,对于丈夫的逆向出征,她并不意外:“春节前李晶就和我说起此次疫情,我心里多少有了些准备,他的专业就是呼吸与危重症,抗击疫情很需要这个学科的医护人员,所以他告诉我要去驰援湖北时,我没有多说什么。救死扶伤是天职,也是使命,同为医护人员,我非常理解和支持丈夫的行为,虽然不舍,但我永远是他坚强的后盾!”
支援汶川抗震救灾时,冷水泡方便面是常规套餐
汶川地震的话题一开始,电话那边的李晶陷入了沉默,似乎一瞬间回到了那令人揪心的时刻。 

2008年汶川地震时,李晶还在四川泸州医学院上研究生,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李晶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援川医疗工作。“那时候的我,才二十出头,接到通知,医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瞬间爆棚,根本就没考虑马上答应了。”
 
当时李晶去的是北川县禹里乡,这个乡受灾特别严重,老百姓都住在山上。到达禹里乡后,他与队友们立即加入救治队伍中,翻山越岭为群众巡诊治疗。余震不断,常常是今天走过的路,第二天就因地震山体滑坡挡住了,需翻越的山坡已无路可寻,他们索性直接从山坡慢慢滑到山底,不顾一切地给老百姓检查换药。
 
那时,冷水泡方便面是常规套餐,睡上半个小时都算奢侈。疲惫、饥饿在灾难和伤员面前,已经消融在血水和泪水中。“当时,很少有人经历过这样的大灾难,爱心的凝聚让人动容,再累我们也要坚持。”李晶说。
“结婚后,我在李晶的手机里看到过一些当时的生活照片,行军用的小锅里放着黑乎乎的东西,说是白面和野菜做的,李晶是个能吃苦的人。”爱人吴岩如是说。
哪里有需要,我就去哪里!”李晶一直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白衣天使的使命,无论是今天的奔赴武汉抗“疫”一线,还是2008年出征汶川地震救灾现场,他永远都是毫无畏惧、挺身而出。
肩负如山的使命,用责任和医术痛击疫魔
连日来,因为工作强度大,李晶消瘦了许多。他说:“我们正在与生死竞速,动作每快一步,疫情就能提早控制一分。  
1月26日,李晶随山西省驰援湖北医疗队进驻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后,被分配在重症病区,承担重症患者治疗工作。最多时他所在的团队负责20多名危重患者,每天在污染区工作10个小时以上,还要定期轮值夜班。察看患者病情、实时采取急救措施、研究重点患者治疗方案、总结典型病例……李晶就这么马不停蹄地忙碌在患者身边。几圈下来,他的防护服湿透,眼镜与防护面屏起雾,脖子僵硬,平时熟悉的工作,现在穿着防护服竟是如此的不易。
   “
女,60岁,气管插管后心率快、血氧饱和度低……”一次刚接夜班,李晶就从交班医生那里得到这个消息。时间就是生命。危重患者救治的特点就是需要医生在身边时刻监控病情,李晶便在床旁整整守了四个小时,直到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才离开。“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病程进展非常快,可能前一秒病情还稳定,下一秒就出现严重的心脏问题或多器官衰竭。必须时刻关注患者的情况,任何一分钟都不能错过。”李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在这个生死场里,见惯了死亡,但也见证了一个个生命的奇迹。在仙桃50多天,李晶也能常常感受到“守住”患者的欣喜。一位女患者病程比较长,虽然戴着吸氧面罩,但是体温、心率、脉搏、血压、呼吸等一系列反映生命指征的指标依然糟糕。李晶就和他的团队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停地调整治疗方案,为患者的生命保驾护航。慢慢地,患者身体状况一天比一天好。李晶感慨地说: “如果产房是一个人生命的开始,那么ICU就是一个人生命能否起死回生的地方。”
医者医身也医心,彼此交融守护携手抗“疫”
   爱可以创造奇迹。面对重症患者,李晶知道除了医身,还得医心。
   “
爱是我们与患者心与心沟通的桥梁,面对患者时,我会尽最大力量给予鼓励和帮助,让他们感受到温暖。”李晶说。有位老年男性患者,呼吸衰竭,急需上呼吸机,但因恐惧不配合机器治疗,李晶便蹲在病床前耐心抚慰老人情绪,引导老人慢慢适应呼吸机的节奏,使其顺利接受了呼吸机治疗,数日后病情好转至普通病房时,非要喊他过去当面致谢。
   
爱可以传递。有一名中年女性危重患者,经过治疗脱离危险后需转到普通病区,但因其丈夫和女儿都被感染在另一所医院隔离治疗,担心转到普通病区无人陪护,吵着闹着不愿离开重症病区,李晶主动上前进行心理疏导,留下自己的手机号随时保持联系。最后,该患者愉快地服从了医院的转病区安排。临行前,她对李晶给予他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呵护深表感谢,“等彻底战胜了疾病,我一定要去大同走走、看看,并当面向你们表示感谢!”
   “
在重症病区,很大一部分患者年龄偏大,且需要检测的项目多,又不能有家人陪护,在病房内难免会显得恐惧、焦虑,精神状态较差。我们在治疗的同时,要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安抚、开导他们,只有他们情绪平稳、有了精力,才能更好地与疾病抗争……”李晶说。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们一定会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和疫情抗争到底。”采访结束时,李晶坚定地说。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