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见习记者蒋琳 记者娜迪娅 发自海口 “官方统计数据存在遗漏,高收入群体的实际收入要远远高于统计收入。”今天上午,在第九届中挪社会政策论坛的“经济社会转型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会议上,北京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针对中等收入群体的发展状况和影响因素发表了他的看法。
王小鲁表示,根据数据调整之后的推算,相比统计数据,高收入群体在过去长时期内较扩大得更快,而中等收入群体下降得也更快。
有一成高收入者的实际收入约为统计收入的3倍
王小鲁介绍,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居民收入数据,1980年中等收入人口占比为59.1%,1990年上升到62.3%,随后出现快速下滑,2010年降到最低点41%,然后在2015年回升到46.4%。
“这里还要考虑到数据偏差的问题”,王小鲁提出,统计调查的时候,高收入居民会低报收入,“造成对高收入群体的大量遗漏和数据不真实”。
王小鲁曾多次对城镇居民实际收入做过调查,2005年的研究结果显示,城镇最高收入人口中,10%的实际收入是统计收入的大约3倍以上,而中低收入基本和统计局调查的差不多。“2008年和2011年,我们做了类似的调查,得到的结果非常相似,都是高收入群体的实际收入要远远的高于统计收入”,王小鲁表示。
灰色收入在2010年前曾一度达到GDP的13.6%
王小鲁认为,在官方公布的居民分组收入中,有两部分遗漏:一部分是资金遗漏,可能是没有纳入统计的合法收入;另一部分是灰色收入,也就是合法性不能得到确认的收入。王小鲁表示,灰色收入在2010年之前的一段时期占相当大的比重,大约是GDP的12%左右,甚至在2008年达到13.6%
但王小鲁同时指出,2010年以后,农民和工薪阶层收入增长加速,大力度的反腐对非法收入和灰色收入发挥了抑制作用,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也得到改善。因此灰色收入占比也相应下降。
王小鲁随后列举了排除上述干扰之后的数据。数据显示,调整之后,中等收入人口占比从1990年到2010年下降得更快了,到2010年的时候降到32%,之后缓慢回升,2015年达到34.7%。相比调整之前,“高中低收入群体相应有所变化,特别是高收入群体在过去长时期内扩大得更快,中等收入群体下降得也更快。”王小鲁指出。
编辑:李湘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