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特别关注 > 文化

不能缺少的故事

2019-06-10 18:37:09 来源: 人民信息网 作者: 齐凤翔
摘要:友善,是公民们献给时代最美的化妆品。
——摘自采访手记

 不能缺少的故事

(报告文学)齐凤翔

 

友善,是公民们献给时代最美的化妆品。

                                      ——摘自采访手记

 

艳阳下的朔州城,人流中涌动着热流。尽管专找树荫穿行,也免不了浑身冒汗。

一个多月来,年近八旬的朔城区二中退休教师牛耀堂每天都奔走在民福街一带的社区巷口间,逢人总要凑过去呱啦上几句。对方脸色怎样,他并不计较,只是把自己的手机端到人家面前,指着机屏上的照片问:“见过这个人吗?认识他吗?”

得到的回应使他一次次那样地无奈,但无奈又伴随着一种更加升级了的勇气。他干脆把上衣衫脱掉,“啪”地甩在左肩上,随即顺脸捋摸一把汗,使劲地眨眨汗水刚刚流经的眼眶,奓开双臂,风一般地又刮向下一个目标。从后望去,背微驼而腰展豁,腿稍圈而脚稳当。斜伸着的脖颈伴随着有节奏的步伐,正好显出一个“低头汉”的形象。

他在不懈地寻找,哪怕踏遍朔州,也要找到一个叫侯生元的老头,为的是将一个美丽的故事弥合起来,传诵到应该传诵到的空间。

还是5月5日的清早,随着晨练的人群,已经70岁的侯生元也来到市委院里的体育器械广场。他本是平鲁区一个叫朝阳湾村的老农,搬到朔州市区居住还时间不长。从来也没离开过山村的他,面对朔州城这大地面,确实有点人生地也生。夏季的广场,四边花红树翠。老侯也学着城里人玩弄着令他感到新奇的器械。他将扛了一辈子重活的脊背靠住置有胶皮按摩丁的圆滚轴,通过上下蹲站的动作,想找点搓的感觉。谁知,感觉还没完全找到,他便眼前像黑雾漫过,身子顺滚出溜而下,紧接着五体仰面投地,展悠悠地挺在那里。

听到“通”地一声响,同样来这里晨练的桑干河水利局退休职工弓秀兰赶忙跑过来,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对面前这位陌生的老头展开了急救。她使劲地敲打着老侯的左肘腕,期待着换过气来的那一刻。见她施救,起初围过来的人一个个无言地走开了。她清楚,这是种揽麻烦的事。一看老头穿着红袜子,她就推断定是个“戴毡帽”的(平民百姓)。据传,极个别人遇救不报,反倒靠跌皮讹人“脱贫致富”。早晨的阳光透过树枝了洒了过来,照在老头的脸上,却不显光彩,更加黑中有灰、灰中带黑。她听行家讲过,这种症候,最好的医法就是敲打左肘腕,而且“黄金时间”只有4分钟。时间金贵,换不上一口气就一辈子过去了,真正的人命关天!此时此刻,救人比防讹要有意义。至于老头与其家人将如何对待她,那是他们的事,已经顾不了那么多。她弓秀兰的天职就是救人,就是要看到一条鲜活的生命经过她的善举返回人间。真也是,老命不负敲腕人,在她的摆务下,老头的脸色渐渐地变了过来,眼睛也睁开了一下。“过来了!过来了!”她情不自禁地兴奋起来,但有人喊没人听。病人真争气!施救有效。她更加卯足了信心,继续使劲敲打。

待到老头完全睁开了眼睛,并长嘘出一口气来,弓秀兰才感到自己已经身子发软、眼睛发酸,不知怎么,此时她特别想哭。不知是女人的天性,还是因为其时的无助,对一切,她打心眼理解。她把老头扶起来席地而坐,问老头姓啥叫啥,老头不知道。她又在老头身上摸揣着,企图找到一部手机,以便与其亲人联系,但没有。据此推断,老头家中并不宽裕,未能给他配一款哪怕是最便宜的手机。她安抚老头“不要紧张。你深呼吸!”随即用自己的手机给老头拍了照,她要尽快地与老头亲人取得联系,让老头得到进一步看护与治疗。看着老头坐稳了,她便到有人群的地方四处寻找老头的熟人。她把重点放在环卫工身上,问人们见过照片上的人没有,回答都叫她异常地失望。当寻到市委东边的静园小公园时,她看到一位正在草坪上练功的光头老汉,见这位大哥慈眉善目的模样,她试着求助:“大哥,能不能帮一下忙?市委办公楼北面器械广场上坐着个病人,您帮着照看一下,别让再发病,我给找人去!”

果然有眼力,光头老汉不说没用的话,只是再次问清病人所在方位,便撒开长腿“恰冬恰冬”地朝市委院走来。又寻找了好长时间,没有满意的结果,同时,仍然惦记着病人,弓秀兰只能原路返回。不过,看到新结识的大哥守护在病人身边,她又添了一份胆量,两个人作务总比一个人强。只见大哥蹲着身子,右手横握着病人的左手,另一只手抚摩着病人的脊背,这一幕是她看到的朔州城里最美的景色。她觉得,广场上那么多人中,大哥是最伟大的。有这个人帮衬,她弓秀兰就是面对刀子也敢往前走了。即便找不到他的亲人,揽下这杆秤最终也敢报个数目。至于将后给她带来什么结果,“咋就咋哇!谁还规定个见死不救哩?”她想。

看到病人身子瑟瑟发抖,弓秀兰蹲下身迎面紧紧地抱住了病人,见光头大哥愣怔了一下,她说: “咱都老了,怕啥呀!他要是冷,就给他点暖和;要是因病抖能给止一止,别叫再抖得犯了病。

其实,光头大哥不是愣怔别的,他从发生在眼前的一系列事情推测出,这个救人的女人跟病人绝对没有亲缘关系。这一个抱暖了病人,“泪”了看人。他来帮忙,一是施救,二是想当个铁证。他也知道,一些好心的人因为帮人帮出了伤心,有的甚至帮出了官司。他觉得一个弱女子这样做好事,怕有危险,“闹不好带大害哩!别让忙了大半天惹出后患来。”他作为男子汉,拼上一把老骨头,也不能叫“尔娃”(指弓秀兰)吃亏!在病人神志还不十分清楚的情况下,弓秀兰把病人所有的衣兜掏了一遍,终于掏出一个钥匙串儿。就在这个串儿上有一个小塑料盒,抠开一看,有3个手机号码。她挨个儿打过去,有两个对方接起来了。

又过了好一阵,病人的老伴、二儿媳和三儿子相继来到病发现场。一看他老伴那久经风吹日晒而黑眉瓦道的模样,便知道他们是地地道道靠挖垄背过活的人。他老伴拉住恩人的手问:

“你姓啥?在哪住?电话多少?”

“这不重要,快点救人吧!”弓秀兰一不留名二不留姓,当把病人的所有症状和施救过程说给他们,为的是给医生提供真实病情,随后便迈着十分踏实的脚步离开了现场。光头老汉见病人的家属都也实在,没有打麻烦的迹象,“人家救人不留名,咱还呆在这里做啥?”他也没留姓名和电话,迈开同样踏实的脚步,流星般融进了晨练而归的人流。

按说,故事叙到这里就该结束。怎奈这光头老汉一辈子教书育人,凡事总爱考究点现实意义,尤为喜欢以活生生的事例教育学子。直到给老伴讲述了一打早的经历准备吃饭时,他才觉得故事缺下了元素。说起来了,也想起来了:感动了好一阵,到现在也不知道救人的妇人叫什么名字,手机号、居住处一无所知;同样,对被救者的基本情况也毫不了解。看了一早起“现场直播”,竟没拾掇住个“你是谁、为了谁”。弓秀兰和被救的侯生元也不知道,这位热心的“救人助理”是朔城区二中退休教师牛耀堂。除了有文学特长外,他平生最大的爱好就是见义勇为。

为这事茶不思、饭不香的牛耀堂决计再不粗心大意,哪怕迟吃一顿饭、迟睡半夜觉也要寻找到感人故事的两个关键人物。做起认真事来,他是个颇有心计的人。这以后,他便把自己的活动范围尽量往大扩,但心里也有个数,应该以救人现场为圆心,以摊大饼的方式外延外展。他多次来到市委器械广场,就是看不见当事人。直到从微信上看到“一度”平台要举办文学讲座,他思谋着听讲座的人总有一定的人生修养,而见病施救的人绝非少层没次,说不定也去听讲,正好一举双得。说来也神怪!在朔州图书馆的四楼大讲堂里,他既觉必然又是惊奇地见到了她,而且他们还坐在同一排。

事已过周,他还是那样激动。等到讲座一结束,他便指着苦苦找寻而不见的妇人对讲座老师说:

“你刚才讲写作灵感,这不是个典型吗?”

谁想,还不等喜好写作的讲授者反应过来,那妇人便不见了踪影。全怪自己又一次大意错过了机会。他应该首先问她的电话、住所、姓名、职业。这次相见,有遗憾但也有信心,就不信再见不到她!果然,在几天之后的广场上,二人终于再次相见。“哈哈!今天你可不能再跑了,说啥也得知道你是个谁。女人家,不简单哩!”一次广场偶遇使二人成了义士相识的桥梁。这次除了互通姓名外,还加了微信。牛耀堂首先让弓秀兰发过那天早晨所摄病人的照片来。

感谢电子技术为人们提供了方便。牛耀堂拿着手机走大街入小巷,按着手机上储存的病人照片,又开始了有趣的寻人之旅。他实在不忍心让这个故事残缺不全。凡事都想有个完满结果的他首先想知道病人的近况,更想让他们两家续上个“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缘分。识文断字的他感到,能有这种故事做底蕴,朔州该是个多么美好的城呀!

辛苦跑泊了好些天,仍然不得效果。于是,爱动脑筋的牛耀堂又重新做了规划。他觉得有病的人肯定要买药,药房应该是被救者到过的地方。他把找寻的重点放在了药房,做到了逢药房必进、进而必问。就在康健药店民福分店门前,他从几个侃大山的老头那里得到了音讯。弟兄们告诉他,照片上的老头就住在附近的一个小区里。有趣的是,离牛家最多一华里。依着指点,他来到小区门房,才得知被救者叫侯生元,住址的单元楼层门号都清楚了。又不知跑了多少趟,敲门没有应答。他便到夜晚掌灯时分往窗户上瞭望。他已盘算了许久,从最初相见的初步印象,被救者及家人不像是赖人,但多日了,他们又没有谢救的举动,这里边一定有原因。即使遇上个讹人的,他牛耀堂也正好再当一回老师,教育教育他们;如有其它苦衷,也好寻摸点真情实况,能帮啥忙就帮点啥忙。这日夜里,他终于瞭见主人家里亮起了灯光。当敲开门见到侯生元后,侯生元第一句话就说:“好大哥哩!多亏了你和那个小媳妇。要不是你们搭救,我这阵子还不知道在哪来哩!”

后来才知,侯生元一家这些天都在忙着给他看病。当医生建议他到太原诊治,他则表示:“我这么老了,在我身上花钱不值得,就拿命扛吧!”

在牛耀堂的设计下,两家人在弓秀兰家里会面。牛耀堂和弓秀兰一再强调,见面只叙友情,不能俗气、带钱财。侯生元老伴说什么也要表示表示,这个在山区生活了近70年的农妇也是格外地执拗,她将自家种出来的花豆子满满地砍了五碗,三碗送给被老头尊称为“小媳妇”的弓秀兰,两碗送给牛耀堂。面对山里人的真诚,他们都笑纳了。侯家还十分时尚地订做了一面锦旗,送给了弓秀兰。弓秀兰也以一筒好茶和一盒好烟作为回敬。就在递过锦旗之后,山里的妇人结结实实地给了城里妇人一个拥抱。这个举动,又唤起了牛耀堂的别样情绪:人世间的所有美好都钻进那拥抱里了。

芒种初过,盛夏来临。朔州的清晨,弓秀兰依然在晨练,牛耀堂依然在晨练,侯生元依然在晨练,许许多多的朔州人都在晨练,优雅的环境为人们的生活注入了精彩,而精彩的生活更需要人文妆扮,尤其需要人性的友善。我们不缺精煤,也不缺高楼,但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窗口的平朔煤矿所在地,仅有精煤和高楼是远远不够的。人们应该知道,这个崭新的时代,不能缺少点亮生活的故事,友善的城市之魂也应该靠一个撂一个的现实故事去塑造。日渐文明的朔州正在生成一种理念:我们不仅需要经营城市,更应该经营人品。愿这样的故事不再成为稀缺,遍布我们的朔州,遍布我们的大中国!

 

通讯地址:山西省朔州市市府东街4号

          朔州日报社

邮政编码:036002

联系电话:13994933699

 

作者简介:齐凤翔,男,1957年生于山西朔州,高级记者,先后供职于朔州师范、雁北日报社、海南特区报社、朔州日报社,历任中文教师、报社记者(副刊编辑)、文教部副主任、总编室主任、副总编辑、总编辑、党委书记兼社长;1980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山西分会,出版小说、报告文学、散文集多部,新闻、文学、书法作品多次获奖。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