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特别关注 > 文化

四川艺术基金||藏舞蹈学||献礼二十大:新时代藏族舞蹈编创人才培养||《中国民族民间舞“田野工作”概念再认知》课程心得

2022-12-22 13:15:32 来源:  作者:
摘要:四川艺术基金2022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献礼二十大:新时代藏族舞蹈编创人才培养》学员:张琛珺 2022年 12月21日课程《中国民族民间舞“田野工作”概念再认知

conew_图片1.jpg

四川艺术基金2022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

conew_图片2.jpg

《献礼二十大:新时代藏族舞蹈编创人才培养》

conew_图片3.jpg

conew_图片26.jpg

学员:张琛珺

 

2022年 12月21日课程《中国民族民间舞“田野工作”概念再认知》由王昕教授讲授。田野工作又被称为田野作业、田野研究,是指 “研究者以人类社会文化为调查研究对象,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通过实地考察,以科学方法为手段,以收集第一手资料为主要目的,了解某一社区、某一群体或某种社会文化现象的活动和方法。〞其核心内涵是,研究者必须较长时间深人到所研究对象的社会生活环境中,观察和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思想观念与社会结构等诸内容,并详细记录与之相关的方方面面,以满足研究资料的收集和建立理论规则的学术研究需要。田野工作的核心是资料收集,以此为基础撰写的调查报告叫民族志,田野工作+民族志等同于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

而后王教授讲授了中国民族民间舞与田野调查的关系,对于田野工作,为什么中国民族民间舞人一点就透、一说就破,并非先天资质聪慧,或者跨学科知识渊博,而是一种似曾相识的熟悉感,或者谙熟于心的轻车熟路。这是因为即便中国民族民间舞人没有系统学习过人类学田野工作研究方法,但是现实的迫切需求,使得很早就无师自通地使用了,只不过一直被冠以“民间采风〞或者“体验生活”这样的名称。

中国民族民间舞研究主体,时常与少数民族、民俗、民问联系在一起,无文字民族、非主流文化、边缘化社区这些前置定语,很多用于修饰和限定这些舞蹈,采集学习调研这些舞蹈,必须要去远离都市的乡村、山寨、牧区、荒野。中国民族民问舞这种对 “对远方文化的迷恋〞,是因为其研宄对象就是被誉为“他者” 的异文化舞蹈,这种“他者” 舞蹈多以“小传统”、“亚文化”、“非主流”、“截然不同” 的面貌出现,而这种面貌又常与不为人知、少有记载、资料匮三等词汇联系在一起,挖掘、整理、学习 研究的前提,只能是进人现场、强调实地,运用参与观察、询问访谈、身体体验(排蹈学习)等身体力行、亲力亲为的方式认识、理解、感受,以此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这种经验主义像在实验空做研究一样的做法,无论叫“民间采风”还是叫“体验生活”,此时与人类学的“田野工作”异曲同工地交集在一起

今天的民族志正成为一种灵活的机遇性策略,通过关注来自不同社会政治场域的不同知识形式,以多种方式综合性地去了解不同地点、不同群体和不同困境,而不只是一条通向另一种社会的整体知识的捷径。田野中将先入之见、固有认识的舞蹈概念、术语、理论悬置起来,少受己然规范并固化了的舞蹈知识的限定,浸入到所研究的艺术现象和其生成的社会文化场景中,力争将其“原生态”的状态描述呈现出来,而不是删略与削诚,或被西方“舞蹈”定义束缚,特别是在信导文化多元的当下,应该允许“中国田野中的舞蹈研究”有别出心裁、标新立异的新艺术视角。(学员:张琛珺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