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特别关注 > 文化

「四川藝術基金」藏舞蹈學||会议综述||中国藏族舞蹈创作

2022-12-29 01:49:41 来源:  作者:
摘要:主题中国藏族舞蹈创作时间2022年12月25日星期日主办单位绵阳师范学院·藏舞蹈学研究院绵阳师范学院·中华传统文化学院绵阳师范学院·舞蹈文化艺术研究中

 

conew_图片1.jpg 

四川艺术基金2022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 

conew_图片2.jpg

《献礼二十大:新时代藏族舞蹈编创人才培养》

 

conew_图片3.jpg

 

主题

中国藏族舞蹈创作

时间

2022年12月25日星期日

主办单位

绵阳师范学院·藏舞蹈学研究院

绵阳师范学院·中华传统文化学院

绵阳师范学院·舞蹈文化艺术研究中心

扎西江措藏族舞蹈技能大师工作室

中国舞蹈学编辑部

 

2022年12月25日14:30—17:30,四川艺术基金2022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献礼二十大:新时代藏族舞蹈编创人才培养》藏舞蹈学研讨会之《中国藏族舞蹈创作》在线上顺利举行,此次研讨会由线上来自30名学院参与讨论,由绵阳师范学院藏舞蹈学院扎西江措教授主持,特邀四川传媒学院张伟老师对此次研讨会进行专家点评。

conew_图片1.jpg

学员:张琛珺

  审美是一个时代的“风向标”,它既是不可触摸的,又是无处不在的。舞蹈创作者的天职就是引导审美的发展,创造新的舞蹈审美范式。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舞蹈审美特征,反映当时的各个民族的风俗精神和时代风貌。舞蹈创作应秉承时代的特征与审美发展,这个时代的审美风尚不应该是浅表化的,民族舞蹈的审美不应是空洞的,应是在美的形式里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创造性、积淀性。民族舞蹈的创作应在有审美内涵的前提下,如马克思所说的"按着美的规律进行塑造创造”,民族舞蹈的审美如果止于“颜值”,那就免谈“担当”。

conew_图片2.jpg

学员:王佳楠(青年舞者)

个人认为,创作离不开传统与创新,那么,传统大家都清楚,在不违背民族民间历史人文的前提下,去进行肢体语言的叙事或艺术化的传情达意。

那么创新,并不是违背民族特质,创作一些不知所云看上去离群众很远的表达。再创造:应该是在原有的肢体语汇中,提炼出为我所用的舞蹈动作进行组织编排,用一些舞台效果、空间的处理来帮助烘托作品。服化道的考究:现如今,有很多舞蹈作品的不考究,所以当今做创作的舞者也好编导也好,如何给后人留下原汁原味的舞蹈作品是我们应该来思考的,以上就是我对创作的思考与发问。

conew_图片3.jpg

学员:张若君(青年舞者)

当代藏族舞蹈的创作要源于对传统的继承,传承与创新,彼此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创作藏族舞蹈时,舞蹈的题材还需要反映出民族的时代精神和时代风貌,所谓“时代精神”,就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能鼓舞人心的精神,这种精神能激发人的创造力,能使人深切的感受生命自然的美好,从而对生活产生美好愿景。要尊重民间文化和习俗,舞蹈的创作必须要源于对生活体验,我们要尊重藏民族的传统文化,只有融合民族本土文化的精神,藏族舞蹈艺术才能真正走向世界。

在当今整个中国的舞台上,藏族舞蹈的创作可所谓是百花齐放、硕果累累,由于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因此也要求我们对藏族舞蹈创作要追求多层次多维度多元化的表现方式,呈现出一体多元的状态,反应当下的现实生活,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标准。

conew_图片4.jpg

学员:王妍(青年舞者)

时其时,事其事,在文化背景的支撑下,我们应从现代人对历史思考、追寻的视角,审视传统的文化精神,在保留传统文化和艺术风格的基础上,在尊崇历史精神文化的角度上将考古、研究资料和现存民俗舞蹈采风三者相结合,对其进行准确地、艺术化地加工创造,推动和发展当代舞蹈创作,推进我国舞蹈文化事业发展。

conew_图片5.jpg

学员:高斌(青年舞者)

创新不意味推倒重来,颠覆过去,对待“创新”要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创新是一种塑造,创新是新的立意,但创新并不是对过去的否定,并不意味着推倒重来,颠覆过去,而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形象,使创新了的形象更加丰满,使传统文化精神得到延续,藏舞蹈要发展、创新不能缺少对精神的延续,我们必须认清怎样创新,在什么基础上要创新性发展,盲目地推倒重来是行不通的。

conew_图片6.jpg

学员:吴青(青年舞者)

在藏族舞蹈的创作上,主要是将藏族舞蹈中原有的风格与动作进行运用,将创作者的思想与所希望表达的内容进行直接展现。藏族舞蹈的借用式创作中,主要是以藏族舞蹈的原生态基础上,将其精华进行吸取,将其糟粕进行剔除,从而实现创作的开展。流传比较广泛的民间藏族舞蹈在经过创作艺术者一些舞蹈形式的收集与整理,从而创作出更具代表性的作品。

conew_图片7.jpg

学员:胡倩华(青年舞者)

西藏有着各种得天独厚的舞蹈形态,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就像天上的星星繁花似锦,宫廷舞蹈、宗教舞蹈、民间舞蹈、藏戏舞蹈等等都广布生存于青藏高原上,这些舞蹈在西藏传承了几千年,特色鲜明,艺术水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今后它们也将成为文化创新的原动力和一个巨大的宝盆和无穷的源泉,同时我们还有优秀的传统舞蹈理论指导着我们,对形体、表演以及动作的要求方面深刻地阐示了一个民族舞蹈美学,这些对舞蹈创作上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感的表达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

藏族舞蹈《索玛花》的创作和表演中,便展现出丰满的舞蹈内容。舞蹈主要表现了灾难到来的时候,藏族等各族人民相互帮助,互帮互助共渡难关的感人事件。作品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起”,表现出灾难来临的场景,舞蹈者表现出惊恐、慌乱的舞蹈动作以及表情,向观众传递出人们对灾难的恐惧。第二部分为“承”,主要展现了灾难当中的情景,在灾难面前,亲情、友情以及爱情等各种人物关系都做出了不同寻常的反应。第三部分为“转”,也是舞蹈的高潮部分,在等待救援中,以舞蹈动作的形式展现了各种人性的光辉。第四幕为“合”,主要是以灾后重建为主题,以戏剧性的情节展现了争抢救援的人们没有获得重生,反而是相互推让的兄弟得到了及时救援。

conew_图片8.jpg

学员:王利桥(四川音乐学院副教授)

四川藏族艺术舞蹈作品的创作从时间上,最早可追溯到1945年10月22日,在西康康定省政府礼堂首演,由戴爱莲老师编创并表演的独舞作品《巴安弦子》,她同时还表演了《新疆土风舞》,当时《西康日报》曾对她的精彩表演做了报道。之后在收集整理后,又创作了《春游》《嘉戎酒会》《甘孜古舞》等作品,并在1946年3月6日,在重庆“边疆音乐舞蹈大会”中演出。

从形式上,有单双三、群、组舞、舞剧、歌舞诗、舞蹈诗、史诗剧等多种形式。如:女子独舞《巴安弦子》、群舞《嘉戎酒会》、组舞《九寨情思》、大型歌舞《西藏之光》大型风情歌舞《康定情歌的故乡》、大型歌舞诗《梦幻康巴》、大型舞蹈诗《扎西德杰》、大型原生态歌舞乐《藏谜》等。

从舞蹈语汇中,主要以锅庄、弦子、踢踏、白马、热巴为主要舞蹈语汇。例如:《弓箭舞》《小马驹》《万物生》;《康巴的春天》《醉弦》《弦歌悠悠》;《甘孜娃》《欢歌踏舞》《赛踢踏》;《羽毛和毡帽》《白翎年华》《白马少女》;《铃鼓舞》《为了永远的纪念》等。

从创作主体上,主要集中以阿坝藏族羌族民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民族歌舞团的两个国有民族歌舞团创作为主要,四川省歌舞团、成都市歌舞剧院、西南军区战旗文工团、艺术院校以及各个基层文化馆等。

从创作内容上,主要以选材与主题中英雄情结的凸显和现实生活洒脱豁达民族性格的真切表达为主要。

四川藏族舞蹈的创作与新中国舞蹈奠基者、经济政治、丰沃的土壤以及创作表演人才相关联。

conew_图片9.jpg

学员:李雯茜(青年舞者)

藏族舞蹈是藏族传统文化重要的艺术形式,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进入新时代后,现代舞蹈元素对传统民族舞蹈文化造成了严重冲击,使其在传承的过程中,舞蹈风格具有朦胧性与不确定性。此时,作为新时代舞蹈文化传播者的我们,有必要对藏族舞蹈的风格性、地域性、传统性进行深入研讨,在思想上受到启迪的同时,既要保留原有的藏族舞蹈语汇的典型性,寻找“传统 ”,深入藏族人民的生活经验与传统文化,提炼转化出的具有代表性的、反映民族精神风貌的舞蹈语汇与舞蹈风格。更要把握正确的藏族舞蹈创作导向,汲取本民族优秀文化基因,实现藏族舞蹈艺术表演的最佳形态。

conew_图片10.jpg

学员:邱雅慧(西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

本次讨论主要针对藏族舞蹈创作的选材展开解析,从舞蹈的题材选择来看现实题材、历史题材、神话、传说、寓言、自然景物方面、文学作品、民俗体现,例如《远山不远》属于现实题材作品,《唱支山歌给党听》属于历史题材作品,《格萨尔王》属于神话题材,《当你像鸟飞往你的山》属于文学题材,大多数藏族舞蹈属于民俗展现题材,讲述藏族的人民生活内容,体现藏族人民精神内涵;从舞蹈的体裁选择来看喜剧、悲剧、正剧、闹剧,《阿嘎人》中就有几段嬉戏的闹剧,《仓央嘉措》属于悲剧,《天路》属于正剧;从舞蹈的风格选择来看分为时代的、地区的、流派的、个人的,每个作品的创作都有其时代的大背景,也有每个地区、每个流派不同的阐述方式,更有基于编导的知识结构以及生活背景造就的编导对题材的个人理解,最终促成作品的落成。

对于藏族舞蹈编创的标准好坏,其实就在于此创作是否是真实的讲述藏族人民的故事,能受到藏族人民的认可,那么对于艺术创作而言需要结合民族性和专业性,即深扎藏族人民的生活,用第三视角尽可能的了解藏族文化,结合舞蹈专业的审美要求,将二者有机结合,是笔者认为的藏族舞蹈创作的关键。

conew_图片11.jpg

学员:刘秋彤(青年舞者)

今天社会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生活节奏也变得更快,社会文化出现了更加世俗化、消费化、快速化的特点,表现在功能诉求上,更加积极地追求着享乐的功能;表现在审美心理上,更注重刺激、体验等感受。大众文化的创作总是以讨巧的形式,媚俗的博得眼球,追求商业利润,面对大众普及的舞蹈作品配合着流行歌曲进行着粗糙化的表达,导致粗糙直白的快餐作品越来越多。

受众们也是无能为力的深陷者,他们也无闲暇进入更深层面的心灵思索,往往也只是关注其浅表层的快速消费,浮于在了浅表。对于这些,我们需要警醒,对形式的追求不能泛滥,否则舞蹈的人文情怀怎么办?舞蹈对于社会的教化功能怎么办?舞蹈艺术不能始于快乐,至于快乐。应当始于快乐,止于智慧。

在当今舞台上的藏族舞蹈中融入了现代舞和的元素,使得藏族舞蹈重新焕发了生机,富有时代感和新的内涵;而对于新颖的追求,使得有些作品在创作时将藏族舞蹈的元素进行过度的夸张、变形,导致丢失了藏族舞蹈原有的特色和风格,不尊重民族的传统、习俗和信仰。个人认为是不可取的,舞蹈创作是需要从体验、构思、传达;从“有——无——新有”进行逐一转化的,是由现实时空(第一形式)——意象时空(第二形式)——审美时空(第三形式)这三种时空形式进行转化的。在创作中也一定要经过生活的体验与观察、素材的积累、题材的与选择提炼,对于舞蹈技法我们不管怎么变化,都不能缺少现实时空这个“有”不能脱离这个民族的民族文化、民族信仰和精神为最基本的舞蹈风格。丢失了传统,也就丢失了精髓,失去了精髓,创新也就是成了一句空话。

conew_图片12.jpg

学员:郭梦瑶(青年舞者)

原创民族舞剧《天路》由著名艺术家王舸、罗斌、印青、杨帆领衔打造,青年舞蹈家黎星、冯敬雅、拉巴扎西等担任主演。这部以改革开放重点工程“青藏铁路”为创作背景的现实主义题材舞剧,讲述了铁路修建过程中,执着坚守的筑路铁道兵与藏族同胞之间心手相连的动人故事。

舞剧《天路》紧扣时代脉搏,围绕改革开放重点工程“青藏铁路”的修建历程及其成果,为当代舞剧创作题材带来一股新风。编剧罗斌将青藏铁路兴建、停建、复建的现实历程与西藏地区人民精神之路的诉求作为舞剧的两条线索,着力展现一个筑路与心路交织前行的故事。通过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反映特定年代的群体精神,通过微观叙事折射宏大主题。它将人们熟知的近代事件和艺术创作联系在一起,舞剧故事真实可信、生动感人,剧中几个人物都有极强的感染力,足以让观众清晰记住他们的性格,并借此熟知剧情的发展。舞剧《天路》的舞蹈形象没有无病呻吟,在观众面前具有一定的亲和力,能够成功走进观众的内心。更难能可贵的是,剧中角色均没有贴上英雄的标签,诸如卢天的战友、卢天的父母、藏族同胞等。这部作品显示了编导敏锐的构思能力,彰显了其在角色塑造和结构把握上的不凡实力。总导演王舸从常规的舞剧叙事手法和舞台呈现中独辟蹊径,在宏大的题材下用一个个鲜活的普通人物,塑造了青藏铁路建设者的群像,构建出几代人不畏艰险开拓祖国西藏“天路”的坚定信念,挖掘出震撼人心的力量;舞蹈创编重视抒情与叙事,追求充满新意的艺术完整性,强调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以独特的视角呈现出青藏铁路修建这一人类工程史上的奇迹。

conew_图片13.jpg

学员:王虎林(青年舞者)

藏族舞蹈是在其在自身的民族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一种艺术,也是藏民族的思想、情感、习俗、观念等艺术化的形象反映,因此在创作藏族舞蹈的过程中,应将舞蹈的特征与民族的审美意识相结合,熟悉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兴趣以及有关思想信仰、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及历史和文化背景等,从而把握该民族舞蹈自身的特征,从而结合现代审美潮流风向,并且在藏族舞蹈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得以发展和提高,进而编创、加工成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

conew_图片14.jpg

学员:阿力木江(青年舞者)

藏族男子群舞《布衣者》是由中央民族大学格日南加、丛帅帅两位编导老师所创,如果雪山是我们的脊梁,那热巴就是雪山;如果湖水是我们的善良,那热巴就是圣湖;如果太阳代表着永恒,那热巴就是太阳!  藏族男子热巴群舞《布衣者》就是从祭祀和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舞蹈主要介绍了藏族热巴老艺人一生的沉浮俯仰,岁月沧桑,最后传承热巴艺术给后人的动人故事。作品中一群善良、朴实的热巴艺人,身穿布衣在生命中传递着信仰和追求,该作品通过“传承”画面重现,营造出视觉与听觉的双重艺术氛围,在有意识与无意识间流露出布衣者背后的文化印记与历史内涵,这是对生命轮回的展演,对热巴精神的薪火相传。

conew_图片15.jpg

学员:牛舒萱(青年舞者)

在本次研讨会中从藏族舞蹈的创作现状与藏族舞蹈的发展两方面进行探讨。在创作现状中,高校藏族舞蹈的学习是必修课,促进了藏族舞蹈的传承与创新;舞蹈工作者及爱好者编创或翻跳藏族舞蹈,是藏族舞蹈发展的推动力;社交媒体是藏族舞蹈的学习、传播的重要途径。在藏族舞蹈的发展中,以满足当下人们对民俗文化的需求与作品创新需要具有时代性为出发点,剖析藏族舞蹈编创中音乐、动作、构图三方面的创新趋势,分析作品不可避免的现实化、雅化和个人化融为一体的创作过程。

conew_图片16.jpg

学员:严冠斌

笔者以2022年北京舞蹈学院创作的民族舞剧《唱支山歌给党听》为例,探讨了当下现实题材的藏族舞剧创作。

首先,笔者简要地介绍了该剧的主创人员信息,舞剧《唱支山歌给党听》是由靳苗苗担任总编导,王勇编剧,袁佳、武帅、张天阳等编导,由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和北京舞蹈学院2021级中国民族民间舞系学生联合出演。

其次,笔者简要介绍了该剧的主要内容。和平解放西藏前夕,惨遭庄园主迫害的农奴母亲拉姆含恨死去。她失明的女儿卓玛被转卖,大儿子贡布和小儿子桑吉各自逃亡,从此天各一方。后来,在和平解放西藏与支援建设西藏的过程中,三个藏族孤儿彻底改变了农奴的命运。四十年后,当已经成为教师的桑吉被学生们簇拥,恍惚间,他仿佛回到了苦难的奴役岁月;回到了痛失亲人后泣血的深夜;回到了风雪中汉族阿妈温暖的背上……就这样,记忆的相册被桑吉一张张慢慢地翻开。

最后,笔者从创作的层面,深入分析了舞剧《唱支山歌给党听》的艺术特色。第一部分是经典的题材的创新性表达。对于如此经典的题材,如何推陈出新,显然是具有难度的,但是这部剧做到了,很大一部分归功于编剧的水平。一个好的剧本,给了编导更多表达的空间。本剧除序幕、尾声外,共四幕,除了第一幕《生而为奴》是编导的第一人称叙事外,其余的每一幕《天路之下》、《走向幸福》、《家的怀抱》分别是大儿子、女儿、小儿子三个不同人称视角的叙事,但整体上是时间发展顺序,从在党的帮助下修建青藏铁路、民主改革农奴翻身到社会主义建设。多人称视角的叙事结构选用,增加了舞剧叙事层次的丰富性,但始终贯穿的,是以情动人的叙事主线,这里的情既包括家里最真挚的亲情,也包括了家国情怀、共产党与藏族百姓的鱼水深情,比如在修建铁路舞段,大儿子为了救助解放军而坠崖身亡。最后,在编舞手法上,编导多处采用了意识流的手法,现实空间与心理空间交织,比如女儿回忆母亲片段,母亲是幻想的,女儿是现实的;群舞是女儿的心理幻象呈现。

第二部分,是舞剧的语汇的丰富性,以多样化的舞段呈现支撑起整部舞剧,使得整部舞剧即有“剧”也有“舞”。北京舞蹈学院民间舞系扎实的学院派藏族舞蹈基础,在该剧中得到了完美的呈现,“屈伸”、“颤膝”、“三步一撩”等藏族舞蹈动律、元素始终贯穿本剧,极具风格性。但是藏族舞蹈丰富多彩,编导们绝不仅局限于使用学院派的动作,而是将目光放得更远,更多地选用了宗教、民间、宫廷等不同场域的舞蹈。比如,第一幕中以宗教舞蹈营造庄严的气氛,同时也表现出农奴主封建愚昧的一面;第二幕中以大锅庄营造民主改革后的欢庆的氛围;第二幕中将放牛这类生活动作予以提炼和表达,呈现藏族人们的生活玩味。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探讨的是舞剧编导们在编创民族舞剧的时候,整体的风格审美上应该符合该民族背后的大文化环境。这是需要编导前期大量的采风、学习、调研,才得以深厚的文化支撑。比如,在舞剧《唱支山歌给党听》,无论是第三幕大锅庄中舞者们的出场与调度,还是尾声中舞者们围着玛尼堆祈愿时,都是呈现顺时针调度。这就与藏族人们信仰佛教相契合,和他们日常生活中转经筒、绕寺庙,向右旋的方向是一致的。

第四部分,专家点评:张伟

第五部分,舞蹈创作中的舞蹈文化渗透,是新时代我国舞蹈创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文艺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建立起文化自信的必然举措。广大舞蹈编导要深刻理解文化对于舞蹈的重要意义,结合不同舞蹈种类创作的实际特点,积极渗透舞蹈文化、体现舞蹈文化、传承舞蹈文化,以推动我国舞蹈艺术和文艺视野实现更好的发展,为建设文化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