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特别关注 > 文化

「四川藝術基金」藏舞蹈學||会议综述||中国藏族舞蹈教科书研究

2022-12-26 16:12:17 来源:  作者:
摘要:主题中国藏族舞蹈教科书研究时间2022年12月25日星期日主办单位绵阳师范学院·藏舞蹈学研究院绵阳师范学院·中华传统文化学院绵阳师范学院·舞蹈文化艺术

conew_图片1.jpg 

四川艺术基金2022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 

conew_图片2.jpg

《献礼二十大:新时代藏族舞蹈编创人才培养》

 

conew_图片3.jpg

主题

中国藏族舞蹈教科书研究

时间

2022年12月25日星期日

主办单位

绵阳师范学院·藏舞蹈学研究院

绵阳师范学院·中华传统文化学院

绵阳师范学院·舞蹈文化艺术研究中心

扎西江措藏族舞蹈技能大师工作室

中国舞蹈学编辑部

 

教科书是文化与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存在。2022年12月25日四川艺术基金2022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献礼二十大 :新时代藏族舞蹈编创人才培养》藏舞蹈学研讨会之《中国藏族舞蹈教科书研究》在线上顺利举行,此次研讨会由线上来自30名学员参与讨论,由绵阳师范学院藏舞蹈学研究院扎西江措教授召集主持,特邀绵阳师范学院中华传统文化学院洛绒涛格教授对此次研讨会进行专家点评。 

conew_图片1[1].jpg

学员:张琛珺(青年舞者)

现有藏族舞蹈教材的特点是简洁严谨、用词准确,多用书面语,没有口语,内容偏重动作的教学,很少提及动作产生的过程和衍生动作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编写模式使得教材成为很好的知识查阅工具,但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和创造力。

知识本身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问题和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可以质疑当前所学到的知识,并从质疑中理解知识的本质所在。任何知识本身都不是绝对严谨和一成不变的,在它产生的过程中人们把很多实践的信息和对问题的思考的碎片累积起来,才形成了现在的完整严谨的形式。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会遇到不同条件下的问题,知识也要做相应的发展和改变。所以,传授知识的教材也不需要做到绝对严谨。而且,教材的编写并不是以构建一个严密的知识体系为最终目的,而是应该以启发学生的创造力为最终目的。在保证教材内容准确的前提下,舞蹈类教材的编写应该是活泼生动的,有设问、有回答,沿着知识发展的逻辑脉络,一步步引导学生学会知识并能够创新。

conew_图片2[1].jpg

学员:徐敏杰(在读博士)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罗雄岩老师编著的《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从其中择取寺庙舞蹈和民间舞蹈与大家进行分享。首先是中国原始舞蹈遗存,我们知道,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属于中国佛教的一支。它是佛教传入西藏地区后与当地原始苯相结合而成的。寺庙舞蹈主要是喇嘛僧众表演,这种弘扬宗教的舞蹈当地民族有不同的称谓:藏族称作“羌姆”、蒙古族称之为“查玛”、裕固族称作“护法”;北京地区称之为“跳布扎”,俗称“打鬼”等。

接下来,我们来看农牧文化与高原民族的民间舞蹈。农牧文化是在青藏高原特有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条件下,由高原民族共同创造的,其中融会农、牧两种文化中,又有民族血缘、宗教信仰等因素。在高原的古老民族中,故羌人是农牧文化的开拓者,而现在的藏、羌、彝、纳西等民族都和羌人有着血缘关心你,他们的民间舞蹈都具有农牧文化型的特点。羌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早在商代甲骨文中已有许多关于羌人的记载。按许慎《说文解字》:“羌,西戎牧羊人也。从人,从羊,羊亦声。”以青海大通县出土的舞蹈彩陶盆为例,可推测为古代羌人先民的舞蹈形象,和今日的羌、彝、藏、纳西等民族民间舞蹈中,牵手成半圆起舞的舞姿、服饰、多有相似之处。

conew_图片3[1].jpg

学员:王利桥(四川音乐学院副教授)

《藏族舞蹈教程》以著名藏族舞蹈家才让老师为顾问,由扎西江措教授领衔、组织三十多位藏族民间艺人、专业教师、专家学者共同编著,并由四川大学出版社2021年出版发行。

该教程从体态出发,按照藏族舞蹈的四大动律特点,分别从膝的“屈、伸、颤、扭”,肩臂的“绕、摆”, 胯、腰、胸的“开、关、摆、拧、绕”,脚腕的“勾、崩”及小腿的“抬、摆”这四个训练内容展开,尤其对“依”“卓”“堆谐”“热巴”四种传统风格性组合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是一本集科学性、训练性、风格性于一体的藏族舞蹈教学用书。

conew_图片4.jpg

学员:张若君(青年舞者)

西藏大学艺术学院泽吉教授编著的《藏族热巴舞女子鼓技》教材,由西藏人民出版社面向全国发行。她在长期从事热巴舞蹈表演及教研成果,结合无数次深入基层田野调查、扎根基层、收集整理,终于研发了这本教材,这本书是第一本系统介绍热巴舞女子鼓技的舞蹈教学用书,这本书包含了泽吉老师毕生精力的著作,也填补了艺术院校中热巴舞蹈课堂教学的空白。

conew_图片5.jpg

学员:吕品(四川省歌舞剧院 二级导演)

在当下,我们要守正创新,开拓进取,通过老师们对作品分享以及个人见解和分析,让我更加的坚信行在民族舞蹈创作的道路上,我们要坚持的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一步一个脚印的磨,只有磨练出来的作品才堪称为佳作。只有经过不断的历练,如从熔炉里锻造,打造出来的才是精品。在民族舞蹈创作的道路上我们一定要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conew_图片6.jpg

学员:邹卷云(在读博士)

关于这藏族舞蹈教科书研究这一题,我想给大家分享一本书《中国原生态舞蹈文化》,这本书是巫允明老师写的,2010年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这本书一共分为上下册,上册主要讲的是祭祀仪式类舞蹈;下册主要讲的是生活习俗类舞蹈。其中有非常多的的民族舞蹈的详细描述,有关于多神崇拜的白马藏族的跳曹盖也有佛教仪式的藏族“羌姆”舞蹈等。

我认为是为我们舞蹈研究者提供了现实的参考,如何去发掘“原生态舞蹈”?如何将其进行更好的保存?都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一个问题。要对“原生态舞蹈”进行探讨和研究,除充分了解和掌握该舞蹈的渊源和有关的人文背景等资料外,还必须去深入民间,实地进行考察,去了解该民族的文化内涵,这是非常重要且不可忽略的。同时,作为编导者,此办法也是完全一致的,要想做好一个民族的舞蹈,也必须去挖掘出更加真实的舞蹈形态和故事情节,竭尽全力地去“留住”这些还依稀存在的无价人类文化宝藏,反之,它们也许就会伴随着拥有这些珍贵文化宝藏的前辈们的离去而彻底消亡。我认为,这是我们现在需要做的一个事情。

conew_图片7.jpg

学员:高斌 (青年舞者)

以旦周多杰编著并于2011年出版的《藏族舞蹈教程一男班》教材。本文共由三部分组成:第一主要对选题目的及意义进行总结,并简单扼要的说明与本课题所相关的研究动态,对本文所运用的研究万法进行阐述,第二对旦周多杰本人进行介绍,对其藏族舞蹈男班教材的建设历程进行纵向性的分析,共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中专教学时期;大专教学时期;本科教学时期.每一个建设阶段,对中国当时的舞蹈社会背景及发展趋势进行梳理及概括性的总结,并结合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的教育学历发展轨迹对藏族舞蹈男班教材的构建情况进行剖析。第三部分对藏族舞蹈男班教材的结构进行分析,总结教材每一部分的训练目的及组合内容。作者针对藏族舞蹈男班教材归纳出四大特点,分别为系统性、民族性、典型性和训练性。每一节针对不同的教材建设方法分别进行详细的分析。其中主要的建构方法包括:原有素材提取法;元素化整理法;类别化整理法。最后对藏族舞蹈男班教材建设问题进行总结性的梳理。

conew_图片8.jpg

学员:王妍(青年舞者)

针对舞蹈学校普遍教材,从中专阶段藏族舞蹈课程教材到本科阶段藏族舞蹈课程教材进行概述,分享藏族舞蹈教材学习中存在的难点情况,结合近几天所吸收学习的知识对藏族舞蹈未来教学发展进行小小的展望,并邀请大家对所分享的内容进   行批评指正。

conew_图片9.jpg

学员:吴青(青年舞者)

《藏族舞蹈教程》为国家社科艺术学项目《藏族舞蹈口述史》的基础上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是一部藏族舞蹈教科书。作者扎西江措在藏族舞蹈教材的建设上,是极为重要的实践者。他们用毕生的精力倾注在对藏族舞蹈的教材、整理、构建上,所以在全国的藏族舞蹈教育中,形成一种独有的语境、态势和风貌,使得藏族舞蹈在今日的舞台呈现上有着极其典范的意味和形象。应该呈现的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本书由两部分十六章组成,第一部分是基础性组合训练,第二部分是地域性、风格性组合训练,极具训练价值。

conew_图片10.jpg

学员:牛舒萱(青年舞者)

以中国藏族舞蹈教科书的内容选择角度出发,认为可以对藏族舞蹈文化的跨界现象做总结,从本质上来说,媒体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属于完全不同的文化体系,但是在新媒体技术环境下,新媒体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有了更多融合的必要性,且记录整理这一现象的目的是扩大教科书的内容范围。学员以迥巴藏戏在乌镇戏剧节的跨界传播为例,举例迥巴藏戏在乌镇戏剧节的古镇嘉年华板块出现的热点现象,认为教科书的内容不仅是以纯动作为目的的教学方法,也要以文化建构的角度更好的传播藏族舞蹈文化。

conew_图片11.jpg

学员:王虎林(青年舞者)

扎西江措教授编写藏族舞蹈教科书分基础训练和传统组合两大部分。基础训练部分从人体解剖学的角度详解了对各部分的训练,如膝的伸屈颤扭、腰胸的开关拧扭绕摆、肩背的摆绕、脚的勾绷、小腿的抬摆。每个部位的训练不仅结构清晰,而且蕴含着藏族舞蹈的艺术审美风格。传统组合部分从卓、依、热巴、堆谐等四个种类入手编写,作者借此对藏族民间舞蹈的名称属性问题作了新的探讨,体现了藏族民间舞蹈的地域性、风格性。个人建议本教材单独加入藏族舞蹈文化注解,这样可以使教材使用者很快了解藏族、藏族舞蹈文化,促进藏族舞蹈传播发展。

conew_图片12.jpg

学员:郭梦瑶(青年舞者)

《青海玉树地区藏族民间舞蹈(卓、依基础教材)》附中教材 主编:才让扎西。本教材注重基础训练与综合训练的结合,由单一动作训练、短句训练,到组合训练,始终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的教学思路。其中,低年级的教学内容主要以单一的元素训练为主,高年级的教学内容则以表演性的综合训练为主。在教材整理过程中,保留了藏族舞蹈独特的风格性;吸收了青海玉树地区卓、依中传统、典型的动作、短句;注重舞蹈中男子形象气质的表现;探索各种可延伸发展的维度:加强身体的训练性,增强其表现力,加大身心感知,并强化了对藏族民间文化的认知。

编者通过对青海玉树地区民间艺人的采风学习,将民间所学提炼成19个教学组合,完善了目前中专藏族舞蹈男班的教材,丰富和补充了卓、依两部分内容,并将其细化为低年级、高年级所适用的训练步骤。对于基础训练和综合训练等不同步骤,编者始终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的教学思路,将青海玉树地区卓、依的舞蹈风格,尤其是男子舞蹈形象、气质展现的更加饱满。

诚然,本书的价值正在于此次的舞蹈“深扎”,不仅让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更加靠近其原生土壤,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保护和发展了卓、依两舞种的未来生存走向。

conew_图片13.jpg

学员:李瑞洁(四川工商学院青年教师)

藏族教科书研究分享是由慈仁桑姆作为主编,丛帅帅与马啸作为副主编的藏族舞蹈教程 (上卷·女班),分别从三个方向探究其藏族舞蹈教材的历程与构建理念。

首先,从纵向与横向分析藏族舞蹈教材的历史;纵向分为三个时期,中专(1962—1983)——萌芽探索时期,大专(1983—1999)——教学过渡时期,本科(1999—至今)——发展完善时期,2014年慈仁桑姆与旦周多杰老师主编的《藏族舞蹈教材》(男女班)入选第二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横向发展来看,中专六年制(或四年制):基本动律元素—不同地区风格性舞蹈训练—表演性组合,属于综合性授课模式。大专两年或三年制:单元式教学结构从基础组合到风格组合,组合与组合之间循序渐进。本科四年制:从基础体态,舞姿,脚位,步伐,动律教学逻辑顺序,形成单一风格性组合训练到舞台表现性组合训练,属于单元与综合相结合教学方法。

其次,从教材建设理念与思想上探究其民族文化;本书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形成构建思路:提炼典型 系统全面——提炼主干动作与核心动律,明确基本元素,找寻规律。规格统一 情感各异——弦子“轻歌曼舞”;果谐“热情典雅”;堆谐“潇洒奔放”;热巴“威武粗犷”。忠于风格 重于训练——最大限度保留原有民族风格,根据训练要求,不脱离民族审美的前提下开发舞蹈本体,使其更具有艺术美。

最后,从教材的构建中得到民族性(民族文化与风格特征)、系统性(身体部位分解教学以及细化藏族地域特征)、科学性(转化训练价值和传承民族舞蹈)的启发;从对本书的研究中体会到,少数民族大多数都是以歌舞乐一体形成一定的表演形式,从民间习俗与人民的生活入手,进行提炼,加工,形成民族民间舞蹈艺术;从素材积累到舞蹈创作与实践,更进一步的理解民族民间舞蹈的更迭发展,使得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得到广泛的传承与传播。

conew_图片14.jpg

学员:邱雅慧(西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

本次讨论带来的是慈仁桑姆老师编写的《藏族民间女子舞蹈教程》,这个教程是笔者最开始接触的藏族舞蹈内容,此教材的内容编写,编者跑遍拉萨、日喀则、山南、那曲、四川云南青海等藏族聚居地区进行走访,此教程也几乎囊括了多地区的舞蹈风格,对于初学者来说此教程对于学习者而言做到了一个系统的、相对全面的藏族舞蹈普及,且组合编排和构建的教学逻辑顺序符合事物学习的身心发展规律,不仅对藏族舞蹈风格做了组合性的结构,且进行了符合逻辑的教学安排,层层递进,让学习者在组合学习的过程中自然掌握藏族舞蹈的动作及风格。

作为教材的编写而言,具有普及性和和针对性,在教材的时候要做到学科的全面普及,也有其针对的重点、次重点。对于教材的时代性则由不断的新生教师进行延续与发展,针对当今时代的藏族舞蹈教育因材施教不断发展。

conew_图片15.jpg

学员:严冠斌(青年舞者)

北京舞蹈学院民间舞系的王晓莉老师,以她二十年来对青藏高原129个县进行了田野调查所获得的第一手影像和图片资料,编写了《藏族舞蹈大系教材•卓》。藏族舞蹈种类丰富多彩,比如卓类:卓/果卓、卓谐/卓巴谐玛、玛恰霞布卓等;谐类:谐、堆谐、果谐、阿谐、谐钦、甲谐、工布达谐等;孜类:则柔、廓孜、希荣仲孜等;专有名称类:热巴、宣、羌姆、嘎尔.囊玛、藏戏、尼西情舞等。而卓舞(即锅庄舞)作为藏族人民最喜闻乐见的形式,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频率最高的歌舞形式,由此被王老师选中,系统性地抢救性发掘和保护与整理。《藏族舞蹈大系教材•卓》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卓”、“果卓”、“卓钦”、“曲卓”类别中的“央卓”、“宗卓”、“堆卓”、“斯卓”、“扎西卓”和“枯卓”、“帕卓”等歌舞形式。涉及的地区有云南迪庆、青海玉树、西藏昌都、那曲地区、四川甘孜、阿坝地区、西藏林芝、甘肃甘南等,作为系列教材,上述的每两个地区成一册。

《藏族舞蹈大系教材•卓》每一部教材,约23万字数,图片200幅,四部教材约100万字数,每一部教材配以90分钟的视频教程,45分钟田野调查纪录影像,具有很强的舞蹈人类学和舞蹈视觉效果。课程教学内容分为四个部分:艺人母体短句、仪式传统组合、创编基础训练组合与综合表演风格性组合。尤其是其中的仪式传统组合,不是经过职业化民间舞人所提炼后的“典型传统组合”,而是现存于民间的“真传统组合”。

总而言之,有望通过《藏族舞蹈大系教材•卓》,从基础“动律”和“步伐”与“手位”单一化训练,升华为舞蹈分类下的地方性“元动文化系统”中,打破“同质化”与“动作化”脱离原地域舞种审美的“多元、多样性”文化属性,可以解决传统培养模式下的资源困境,探究地方特色舞蹈的历史文化内涵与表演内容及形式。

conew_图片16.jpg

学员:杜渝婷(青年舞者)

《藏族舞蹈教程(上卷·女班)》是由中央民族大学慈仁桑姆主编的藏族舞蹈教材,她是新中国第一代藏族女舞蹈教育家。慈仁桑姆老师认为教材编创必须把握三个原则:一、提炼典型,系统全面。二、规格统一,情感各异;三、忠于风格,重于训练。素材不等于教材,节目也更不能代替教材。教材不是素材的简单堆砌,应对藏族舞蹈动态进行本质和精髓的总结与归纳,使之具有民族性、典型性、训练性、系统性和科学性。民族性就是说首先要有这个民族的属性,是这个民族特有的韵律或姿态;典型性,在大量的素材当中选取最具有代表性的和最突出的,且有较大发展空间的元素动作或韵律;训练性,根据培养目标,以藏族舞蹈为手段,训练学生用肢体表现出不同的舞蹈语汇;系统性,遵循由浅入深、纵向递进、横向铺开、全面渗透的教学规律,以组合为单位,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舞蹈教程。科学性,训练的一整套教材应符合学生身体发展规律,并与之相适应。本人通过此次对藏族舞蹈教科书研讨会后发现,目前,缺少对于藏族舞蹈技术技巧的提炼与整理,认为,藏族文化的活态传承同样离不开对民间舞技术技巧的挖掘。

conew_图片17.jpg

学员:胡倩华(青年舞者)

藏族舞蹈教材比较丰富,在较长的民族艺术发展的时间里,藏族民间舞蹈教学已经具备系统化、科学化、全面化、多元化,所出版的藏族民间舞蹈教材、影像也非常丰富,桑姆老师的藏族舞蹈教材中用到了类别化整理法对民间舞蹈素材的收集元素,然后提炼再进行堆切分析,后进行分类,比如进行舞蹈训练的划分,例如步伐类,翻身类,技巧类,然后遵循教学规律,从浅入深,从简至繁的原则进行组合创编;类别化整理法是民族舞蹈教材的普遍整理手段之一,也是教材的整理方式,桑姆老师还将类别化整理体现在另一个方面,提出了动律类训练的划分和风格性训练的划分,形成动力和风格两大主线,更具备训练价值。

本教材,通过以元素为基点,动律为主线,风格为核心的构建,着重于藏族舞蹈的共性特征,着眼于不同地区风格的训练和掌握,对藏族女子舞蹈进行了典型化的概括与展现。

 

conew_图片18.jpg

 

学员:李雯倩(青年舞者)

《藏族舞蹈教程(上卷·女班)》是由中央民族大学慈仁桑姆主编的藏族舞蹈教材,慈仁桑姆老师认为教材编创必须把握三个原则:一、提炼典型,系统全面。二、规格统一,情感各异;三、忠于风格,重于训练。素材不等于教材,节目也更不能代替教材。教材不是素材的简单堆砌,应对藏族舞蹈动态进行本质和精髓的总结与归纳,使之具有民族性、典型性、训练性、系统性和科学性。民族性就是说首先要有这个民族的属性,是这个民族特有的韵律或姿态;典型性,在大量的素材当中选取最具有代表性的和最突出的,且有较大发展空间的元素动作或韵律;训练性,根据培养目标,以藏族舞蹈为手段,训练学生用肢体表现出不同的舞蹈语汇;系统性,遵循由浅入深、纵向递进、横向铺开、全面渗透的教学规律,以组合为单位,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舞蹈教程。科学性,训练的一整套教材应符合学生身体发展规律,并与之相适应。本人通过此次对藏族舞蹈教科书研讨会后发现,目前,缺少对于藏族舞蹈技术技巧的提炼与整理,认为,藏族文化的活态传承同样离不开对民间舞技术技巧的挖掘。

conew_图片19.jpg

学员:黄源(青年舞者)

浅谈我对民族舞蹈教科书的感想:民族舞蹈类教科书其实在非本民族地区的综合类院校使用概率并不高,尤其是各民族民间舞的教科书实际在专业授课方面,对于大多数专业课教师来说都不常用到。现在都民间舞教学过于不重民族文化本身的教学过渡注重动作的观赏性和炫技性。其实教科书的根源我感觉真的不是动作本身,更应该是追溯到民族文化的根和结合真实的民族历史,朴实的民间风俗与人文地理特征展开的动作发展的归纳,再加以规范和萃取出来的动作后再进行教学。教科书使用的普遍性、合理性、实用性、推广性我觉得更有探讨的意义而不大谈阔论而忽略了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的真实意义。这几天的学习让我更深深的感悟藏族舞蹈文化不是肤浅的去学习,更多的是去理解她的文化本身,总而言之无论是研究藏族舞蹈文化还是研究其他民族舞蹈文化也好,一定得对该民族文化追踪溯源,一定要去理解民族人民的生活本真,一定要去探索挖掘该民族历史的模样。

此次中国藏族舞蹈教科书研讨会学员们都进行很好的总结与归纳,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建议。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信息载体,也是深入教学改革,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一部好的教材一定是可以启发学生,同时具备训练性、代表性、科学性、多样性的舞蹈教材,才是中国藏族舞蹈教材的理想状态。

 

专家点评:洛绒涛格

首先,教育不仅传授知识,还要培养人的美德,德行的培养应该是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的。我们的教材应该宣扬人性中真善美的东西,和那些弥足珍贵的人生经验。其次,藏族舞蹈教材应清晰民族性,以培养学生思维及能力为最终目的。编者应该在深刻把握学科精髓的基础上,将地域的舞蹈差异(包括为何出现这样的不一致,如何产生以及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思路)准确简练地叙述出来,使教材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一步一步的主动思考获得所学知识。教材应该以教书育人为重要目的,同时增加教材的教育意义和趣味性。舞蹈教材应该以学生容易理解为最基本要求,舞蹈教材的语言应该在严谨的基础上增加活泼性,多用一些口语和形象化的语言来阐述难于理解的问题。

最后绵阳师范学院藏舞蹈学研究院扎西江措教授基于以往研究的不足和中国藏族舞蹈教科书理论研究和实践改革的呼唤,我们在借鉴和吸取以往藏族舞蹈教科书学术史研究经验的基础上,主要对我国藏族舞蹈教科书研究展开全面的探讨。对我国藏族舞蹈教科书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扼要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中国藏族舞蹈教科书的学术研究进行了展望。本次中国藏族舞蹈教科书的研究的研讨,为人们进一步展开这方面的研究提供资料性和结构性的参考。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